第 22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茧,不自觉的将手缩了缩,最后只摸了摸柳芽儿的肩,道:“这一晃眼芽儿都长这么大哩。日子过的是真快,不知不觉都快十年了!芽儿,你跟你奶奶坐,姨奶奶去蒸馍馍给芽儿吃!刚碾的白面,蒸出来的馍馍可软乎哩!坐,你们坐!”

    大钱氏说着,又要去蒸馍馍。

    钱氏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柳芽儿也跟着掉眼泪。

    来时的路上她们跟赶车的大爷打听过,小安村的麦子也受灾严重。交了赋税各家留下的麦子也就百来十斤。他们碾麦子的时候,麦麸都不舍得筛掉,混着面粉一起吃。

    麦麸就是麦子的外皮,现代搅碎的麦子都会筛掉黄色麦麸,只食用白色的白面粉。在现代,麦麸是拿来喂猪的,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糠。

    这世道难,难到要吃糠。可大钱氏还要为她做白面馍馍。

    “姨奶奶,我不饿哩!您坐着陪我奶奶说说话,我奶啊,可想您了!所以才带我来看您哩!”柳芽儿扶着大钱氏坐下,又乖乖的坐到钱氏旁边。

    “呀,这芽儿养的好!不认生,也不怯人!不像我家那个小宝,胆子小,见着人只晓得躲他爹娘后面,亏的还是男娃!”

    “小宝那是年纪小,等大了就好了!我芽儿前几年也是,柔柔弱弱的,见着人都不敢吭声。你瞧现在,能耐着哩!”一说到自家孙女,钱氏那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她觉得这世上,不管是能耐还是孝心,这天下没有哪家孩子能比得过她家芽儿的。

    不过这话她也就心里想想,面上该谦虚还是得谦虚。

    昏暗的黄泥房子里,多年未见的姐妹两拉着手叙这旧。从各自的孙子说到各自的儿子,又说到自家的田地和收成。

    柳芽儿乖乖的坐在边上,听着她们聊天。

    老姐妹两聊的正热的时候,大钱氏的儿子媳妇都扛着农具回了家。

    其实大钱氏生了四个孩子,只是行二的儿子和行三女儿没养的活,只活了大牛和大壮。

    柳家祖父过世和柳芽儿洗三时,柳芽儿这两位表叔是去过柳家的。不过那时候原主才出生,自然也就没什么印象。

    “小姨!您怎得来了?也不提前来个信,我好去镇上接您!”大牛领着媳妇儿子过来给钱氏见礼。

    大壮也搭腔道:“就是,小姨来也不提前说。您瞧,这来了连口热水都没得喝!小姨您先坐着跟我娘说会话,我烧水去!”

    钱氏刚成亲那会儿,柳家祖父带着钱氏来过小安村。那时候大壮才三岁,刚记事。记忆里小姨总是抱着他,逗他玩,还给他买了点心吃。

    所以即便快十来年没见,再见到钱氏,大壮还是觉得格外亲近。

    大壮如今三十有一,还未娶亲。大牛娶的是隔壁村的李氏,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宝和小宝。大宝年十三,小宝将将六岁。

    相比小宝怯懦的性子,大宝显得成稳许多。家里来了客人,大宝见完了礼就去帮着小叔烧开水。

    大儿媳李氏给钱氏见完了礼,拉着大牛到了院子里,附在大牛耳边轻声商议着,让他去镇上买块豆腐,她再去村里看看找别家借几个鸡蛋。

    大牛揣着几文钱刚走几步,又被李氏喊住。

    “怎得了?”

    李氏赶忙捂住大牛的嘴,压着声音道:“你小点声!我想着小姨难得来一回,总不能都让她老人家吃不好。你去仓里称上十斤麦子去镇上卖了,再割点肉回来!”

    “成!”

    大牛转身要去去称麦子,就听屋里传来钱氏的声音。

    “小姨,您喊我呢?”

    钱氏拍了拍衣裳,起身道:“喊你媳妇别瞎忙活了,我知道她是个好的,咱们是自家人,不用那么客套!喊你媳妇也进来!”

    大牛领着李氏进屋的时候,钱氏已经从稻箩里拿出来肉糖点心放在了桌子上。又拿出一块粗布,道:“这一块布有六尺,你们拿去给大姐和大宝小宝做身衣裳!布我都买来了,你们可别舍不得压在箱底!”

    “这包糖是给大姐的,这两包点心你们拿去给孩子吃。别舍不得,这天渐渐热了,放久了发了霉那不是糟蹋了?这一百斤麦子,大牛你给倒进仓里。稻萝给我,我还得带回去!”

    钱氏又把肉和排骨递给李氏:“你啊,也别去村里借鸡蛋什么的了。我来看我姐姐的,又不是来好吃好喝的!这肉跟排骨你拿去烧点给孩子们吃,再腌点起来。等农忙的时候,也能尝个油荤!”

    其实刚刚李氏拉大牛去院子里,她就猜到了这小两口子要做什么事。

    大姐家穷,穷的连给大壮娶个媳妇都娶不起,哪还能拿出什么像样的菜色招待她。

    “小姨,您……”大牛红着眼睛,愣愣的不知道说什么。

    也就是这两年,小姨家日子也不好过,才没送粮食。往年小姨每年都要托人捎来一百斤粮食的。他一直记着小姨的好,想着有朝一日给小姨尽尽孝心。可如今小姨到他家来,他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整治不起。

    倒是小姨,难得来一回,差不多把整个家当都搬过来了。这恩情,他陈大牛要怎么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