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地理历史农业8(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但房子没咱们造得结实,这话可是神迹说的,不信你听。

    【为验证古代建筑抗震效果,英国故宫记录片节目组,曾请木匠按照1:5比例复刻故宫模型,对其模拟不同震级,每次地震30秒】

    实验过程在历代人眼前缓缓展开,看得百姓好奇不已:皇宫长这样?

    原来圣上住这里,好大呀!

    从未出过村的老人惊叹:这么的屋得睡多少人呐?

    旁人连连点头:“难怪《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钱,反而为省钱造豆腐渣工程。

    即使是正常质量的楼房,也难以传世百年,反而是木结构房屋,维护得好可以传世几代,甚至上千年。

    如宁波保国寺正殿,便是千前北宋真宗时期所建,还有五台山华光寺等,皆是千年前古建筑】

    元

    姬老头望着自家刚砌成的新屋,背着手慢摇摇道:“屋架用材,以松柏为上,榆柳次之,杉木又次之。

    咱们家家底薄,弄不起松柏买不了榆柳木,只好用石料和杉木建屋,不知道咱们这房子能传几代?”

    长子见状笑道:“这有何难?咱们农闲时种点树,待树长了儿孙也有新木换梁,这屋呐,自然能代代相传了。”

    经天幕讲述,他们村都决定闲时多种树,为后代子孙积点福气,否则遇到明清那样的灾难,怕是血脉难续。

    姬老头满足地点点头:“不错,多种点大树,蓄水。”

    姬家父子很认真地为后代谋划,并不知他们的小院是华夏传世最久的民间房屋,共传730年乃当地一景(山西高平市)。

    天幕重归正题:【从灾害发生周期便可看出,越到近代灾情爆发越频繁,相应的朝廷救灾制度也由粗糙变得完善。

    否则以明清灾害次数配上商周救灾制,人类怕是得团灭】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面无表情:后人觉得这话听起来好笑吗?

    【救灾制度到明清时期,已近乎完善,各地发生灾害后,由地方官上报受灾情况(时间、地点、具体损失等)

    勘灾:灾害发生后地方官先勘灾上报,再由朝廷派官员前往灾地进行核实,好让朝廷能对灾伤作出恰当的救灾措施。

    核实官员回报朝廷后,朝廷进行议论,商定救灾方案,最后救灾。

    总的来说灾情发生后由户部统筹,朝廷遣巡抚及巡按御史前往救灾监督。

    地方政府的布政司进行救灾,按察司进行监察救灾过程。

    同时各县、州、府的救灾机构,根据灾情对黎民百姓进行救助】

    朱元璋皱眉,忍不住指出后人失误之处:“这就完了?”

    说得太简略了,他大明还有灾伤划分呢!

    轻灾分七至五分,重灾分十至八分,根据灾情等级进行救济,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南漳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