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蒙古瓷只能提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万一讲砸了呢?”



    呵呵……怎么可能?



    就李定安的知识储备量……你当国博和故宫的研究员真就那么谦虚,见谁都叫老师?



    包括他这口才……就连国博最能说,最能扯淡的马献明都经常被他怼的一愣一愣。



    所以,吴湘一点都不担心……



    吴湘懒洋洋的往后一靠:“砸了就砸了……放心讲你的……”



    “那……好吧!”



    李定安叹了口气:光是一个蒙古瓷,就可以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中西方艺术融合”、“珐琅彩与浮雕瓷”等方面延伸出十多个课题。有了第一次,肯定就有第二次,以及N多次。



    所以说,他这个“老师”,看来是要名符其实了……



    西交民巷离故宫就只有两公里,转着念头的功夫,车就到了。



    十数位文保员和研究人员严整以待,没几分钟,就将车里的东西一搬而空,全送到了研保中心。



    前期的工作高胜东和舒静好已做了大半,剩下的就是录档,工作人员有条不紊。



    “李老师,是御瓷对吧?”马献明双眼放光,“要不先让我瞅瞅?”



    李定安点头:“可以!”



    他也想看看,如果不靠系统,自己和权威的学者之间是不是还有差距,差距又是多大。



    马献明兴奋的搓了搓手,来到了长案前。



    瓷器不多,不到二十件,而相应的,每一件的特征都很明显。



    “这是汉陶……”



    “这是明代的瓷州窑……”



    “这是清代定窑……”



    “嘿……还有吉州窑?”



    一件一件的看了过去,也就十来分钟,马献明就排除了其中的大部分。最后,就只剩两只晚清御窑粉彩瓶,和那两只青花碗。



    “储秀宫的款……说不定就是慈禧御用……”



    算是精品,但对故宫来说,早研究透了,所以肯定不是这两件……



    马献明再次排除,最后瞅了一圈。



    好像就剩这两只没款的青花碗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看来就是这个了。



    因为已经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



    在众人注视下,马献明拿起了其中一只:“嗨,西洋画法?”



    “还是釉上青花?有点像釉上画珐琅的工艺……”



    “浮雕瓷,还是浅浮雕?倒是少见……



    浅浮雕?



    高胜东听的有点懵,说实话,他是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凡提到浮雕瓷,指的就是高浮雕。



    心中疑惑,他刚准备问,却被李定安轻轻的捅了一下。



    他不知道,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京大没有覆盖到相关的知识面。



    只是因为这玩意绝了迹,连相关的工艺、记载也一同消失,所以资料中只是像征性的提了一句,学校基本上不会讲授。



    所以,问是绝对不能问的,不然就等于自揭其短。



    高胜东猝然醒悟,只觉脸上发烧:怪不得这两碗并非常见的浮雕瓷的胎刻工艺?



    亏自己当初还告诉舒静好:仿的不伦不类?



    吴湘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怎么这么亮,感觉像是用了钛白……但是这颜色,又不太像……嗯?这颜色不对,从来没见过……”



    马献明喃喃自语,皱着眉头苦苦思索。



    肯定是这东西,因为其它的都和“国宝”两个字沾不上边,但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酒的缘故,感觉就隔了那么一层窗户纸,却怎么都捅不破?



    想了好久,他陡然一叹:“吴教授,吕院长,要不你们也看一眼?”



    吕本之摇了摇头,吴湘也摇了摇头。



    因为李定安电话里提过,他们早就知道答案。



    刚才运进来的时候,他们又着重看过:没错,就是那东西。



    当然,这是以果推因,所以才简单。说直白一点,确实只隔了一层窗户纸,但问题是,得有人提前扎个眼儿。不然就像马献明这样,打死都像不到那一方面。



    “我反正尽力了……”



    马献明挠着脑门:“那李老师,这到底是什么?”



    “马所,你是喝酒了,所以思维和记忆受到了影响……”李定安笑着提醒,“这不是钛白釉……”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钛白釉,钛白只是白,却不会像这样亮晶晶,感觉像添了珍珠粉似的?



    嗯,珍珠粉?



    马献明猝然一愣,猛的把碗举了起来,稍一顿,又是一个激灵:“哎哟……珍珠釉?”



    围观的研究员精神一振,全围了上来:“珍珠釉……岂不就是一品青花?”



    “就是那东西,又叫六合同春!”



    “我去,这是圆明青花……不是失传了吗?”



    “史载当年八国联军进京,一把火全给烧光了……这两只是从哪冒出来的?”



    “估计之前就流传出来的,估计世上就这两只……所以才是国宝,才是稀世之珍!”



    “但看着不像……你看,这上面没珍珠粒……”



    何安邦也愣了,一个箭步跳了过来,抱起了另一只。



    “真的是圆明青花?”



    李定安点点头:“对,又叫一品青花,但不是康熙时期由朗士宁所创的六合同春瓷,而是工艺经过演变进化之后,晚清官窑独创的珍珠釉瓷……”



    听到“圆明青花”、“一品青花”,何安邦眼睛发光,后面的压根就没顾上听。



    因为史料明确记载,这玩意早绝迹了,同圆明圆一道烧了个精光,包括工艺技术。



    也因此,偶尔才会在史料中提到,但大都是一两个词。



    但这会,突然冒出来了两只?



    这不是国宝是什么?



    嗯……不对?



    惊诧了一阵,何安邦又发现了疑点:“这上面的珍珠粒呢?”



    哪有什么珍珠粒?



    李定安又解释:“我这么说吧:当时的六合同春与一品青花都是独属圆明圆的陈设御瓷,经常一同摆放,就是这个原因,凡史料记载,有六合同春就有一品青花……也因此被统称为圆明青花。



    到后面,东西全被烧了,留下的资料也少的可怜,久而久之,后人就把这两种瓷器当成了一种东西……所以,六合同春是六合同春,那上面的粒也不叫珍珠粒,只是浮雕粒,真正的珍珠釉瓷,指的就是你手上这一种……”



    珍珠釉……珍珠釉……



    什么意思?



    何安邦一愣,猛的瞪大了眼睛:“意思就是这上面的釉,是用珍珠上的色……真的珍珠?”



    “对!”李定安重重一点头,“所以才说这东西是稀世之珍……”



    “嗡”的一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许多的人的脑海里浮现出同样的念头:天方夜潭!



    因为珍珠这玩意说白了就是蚌的分泌物,是有机物质,温度稍高点就会脱水、变色,超过一百度,就会烧焦、分解、甚至是风化。



    也别说用火烤了,在太阳底下晒的久一些,都会变质,开裂。



    现在却说,拿这东西给瓷器上釉?



    这是工艺?



    这是黑科技好不好!



    但正因为如此,何安邦反而愈发相信,这玩意是真的。



    因为吕本之和吴湘的态度,更因为他们此时淡定的神情,也更因为马献明双眼冒着贼光,还咬着牙,不断的给他使着眼色。



    还能是什么意思?



    抢……



    他放下碗,郑重其事的问:“老马,是不是有相关记载?”



    “有!”马献明斩钉截铁的点着头,“故宫里有,京大也有,包括我们也有……但一直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是史料记载有误,后人以讹传讹……包括现在,也还没有成熟的珍珠高温处理的相关工艺……”



    科学界?



    现在都没有成熟工艺?



    何安邦都有些懵。



    史料确实记载有误,但得反过来。也就是说,这两只碗的出现,不但推翻之前与相关的所有的考古、瓷器等学术成果,还包括相应的科学研究成果?



    这一下,不但是越了界,堪称是一越越到了银河系……



    那要是等相关的课题立项,是不是不亚于一场学术地震?



    不夸张的说,与之相比,蒙古瓷只能给这东西提鞋……



    一瞬间,何安邦眼都直了,抱着碗不撒手:“合作,必须合作研究……谁说了都不好使,部长来了都不行……”



    马献明喝醉了,你也喝醉了,怎么还带耍无赖的?



    李定安没说话,吕本之也没说话,只是看着吴教授。



    吴湘则是叹了一口气:“也不是不行,但得由京大主导……”



    说实话,从影响方面考虑,也确实得多找个垫背的,因为到时候要面对的,不但是整个考古学术界的集火,还包括科学界……



    何安邦狂喜,心满意足的放下了碗。



    而吴湘和吕本之对视了一眼,又看向了李定安。



    李定安先是愣了愣:这是……想让自己具体负责?



    吴教授,吕院长,麻烦你们看看我这瘦弱的小身板……开什么玩笑?



    他一个激灵,头摇的波浪鼓似的:“蒙古瓷我都还没研究清楚……”



    哦……也对!



    吴湘和吕本之又齐齐一点头。



    别说李定安了,他俩加何安邦都不行。这个项目,估计得部里或社科院牵头。



    但不管怎么说,李定安这个主要负责人是绝对跑不了……



    吴湘想了想:“明天……哦不,下周一上班,你先开始准备,争取一到两期内,制定出大概方向和研究内容……到时需要谁配合,尽管挑,包括我和吕院,以及丁院……”



    李定安又傻了眼:这有什么区别?



    到时往上报,文件上要署名的好不好?



    他本能的就想拒绝,但迎上三人期冀的目光,心里又是一叹。



    有机遇,才有压力……这么大的项目,难道真的甘心放弃?



    转念再想:到时与一大堆学者、科学界的研究员唇枪舌箭,是不是很带劲?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怕个卵!



    他重重一点头:“没问题!”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