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锚点计划的弊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随着新的太阳升起,锚点计划悄然展开。



    哀歌在奏响,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怀着死意,成为锚点加入了“常理之外”的战场,只为维持暗世界的秩序,监狱里的犯人不知不觉间增加,不少杀人、纵火等案件被阻止,第一批投入了五百人,但却救下成千上万的人。



    每天滨城都会定时向外界汇报‘常理之外’的情况,全城无时无刻不在广播,希望受害者们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杀害普通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们还帮助其他城市进行甄别是否出现‘常理之外’的事件,俨然已成为了整个夏国的锚点。



    而越投入锚点计划,对常理之外的了解便更深。



    这是由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规律??



    首先,每天“常理之外”投放的相片并不是固定的,但落在‘绝望’的人身上更多,比如欠了赌债的,犯了罪的,家庭不和睦的,等等等等......会主动去做相片上的事情,甚至走到最后一步,完成‘自杀’的。



    在触发机制这件事情上,却呈现“收获照片的,必定会沦陷”的结果。



    这看似很绝望,收到照片就意味着诅咒,但实则不然。



    根据滨城分析,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收到照片就遭到诅咒,也不意味着绝望更有可能收到照片,有可能是受害者偏差导致的结果。



    只有受害者能记住相片的存在,致使结果呈现受害者趋势。



    这个情况同样出现在锚点计划上,看过照片不代表能记住照片,只有完成了第一次任务,正式成为受害者,才能记住照片的存在。



    也可以解释为绝望的人更容易激活照片。



    但这也就是一个猜测,究竟是照片在驱使人完成任务,还是人因为自己的欲望而主动完成任务,便不得而知了。



    颇有种互为因果的感觉。



    从这些方面看来,锚点计划似乎成功了,有了锚点的加入,滨城的局面看着确实没有崩坏。



    可大家都知道,这般下去,滨城的沦陷只是迟早的事。



    实际上,滨城的局面正每况愈下,杀人、纵火事件仍在不断增加,人猫人狗也越来越多,滨城至始至终都没看到由坏至好的拐点,没有看到平衡的希望。



    这就是锚点计划的局限性。



    锚点必须源远流长的一批接一批存在下去,那就意味着一次性不能投入太多人,可人数少了,执行力又不够。



    每天仍旧有大批量的案件在发生,在乡村,在城镇,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大庭广众的广场上演。



    尽管滨城不断强调,安全掌握在群众自己手里,平日里不要随便出门,物资会有人按时段补充,一旦收到警察的通知,就要尽快的找到安全躲避处,可仍旧有不少的人外出,不听指挥,觉得必须自救。



    逃离危险是人之常情,可带来的骚乱与不安,更容易造成绝望蔓延,滋生“常理之外”。



    代入群众的视角,一边是未知的危险,一边又是警察的警告,明明什么都感觉不到,偏偏死神在点名,早晚有一天,就点中自己的名字。



    要么被杀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