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令翊去边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是大军出征,燕侯没有亲送令翊,而是遣公子启送这位教了他好几年骑射的半师。相送的还有令翊家里亲朋故旧、同宗叔伯兄弟,与令氏走得近的朝臣,并令翊从前一起胡混的“狐朋狗友”们。相邦燕杵也派了其次子来。

    太傅俞嬴是亲至的。

    俞嬴到时,令朔及族中年长者并朝臣们在一处说话,令翊则与年轻子弟们在一起。燕侯的两位幼弟公子仁、公子韦正缠磨令翊,让他弄两只胡鹰和白狼回来。公《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听泮宫中的先生讲学,于燕国国政可不治而论,有意出仕于燕的可通过学官去见司勋,司勋考校筛选后将之推荐给太傅俞嬴,俞嬴见过,择其优者荐给燕侯??有名望的大贤自然不在此列,那是需要去拜会求请的。

    这阵子,学宫中渐渐热闹起来。水土不同,民风不同,燕国边鄙之国,地近胡戎,燕人性子慷慨,桀骜难制,多游侠之士。燕国虽为召公封地,是如今所余不多的周姬姓国,卿大夫们于诗书礼仪上却没那么看重,故而学宫冷落,就学的世家子不多。学宫中像这般人来人往,大概是礼崩乐坏后几百年没有过的事了。

    与齐国泮宫不同,燕国泮宫外面地方宽大,故而只需修葺扩建,不必择址新造,修起来要比稷下学宫快得多,很快就要完成了。做完这事,大司空及其手下众官吏正可腾出手来,全力修河治水。

    俞嬴想起齐国治水。齐的治水因战被迫中断,这阵子估计田向又重新操持了起来。当今列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看起来情势各不相同,但细究就能看出,痼疾是差不多的,故而改制革新的路数也很相似??只是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成得多,有的成得少,有的一事无成,被掐死在了半路上。

    燕国革新变法无疑是晚的,俞嬴希望它不是被掐死在半路上的。

    土地赋税改制、鼓励耕织,充实仓廪;定合于燕国、合于时世的法经;招募贤才,整顿吏治,撬动一潭死水似的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整治军务;还有修河治水、教化黎民、推行郡县……事情几乎多得数不过来。

    俞嬴告诉自己,不能急,先捡着最紧要的做。把前面的走踏实了,后面的才不会崩塌。有些事或许自己毕生都没有时机做或是做不成,但能为后来人铺铺路垫垫脚也是好的。

    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做了一半的土地赋税改制。皮策做事拼命,相地推进得颇快。再招纳一些贤才帮他,等将燕南主要的地方完成,就该公布新的土地赋税之制了,到时候恐怕还会有像塌桥暗杀之类的事……

    俞嬴忙了一天,有点累,伏在案上,闭目养神。侍女以为她睡着了,拿过一件寝衣搭在她身上,随后便静静地退了出去。

    两个侍女在门外轻声说话:“家主太辛苦了。要是将军还在都中就好了,能劝劝她。”

    “将军哪劝得了咱们家主?”

    “家主心肠最软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樱桃糕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功立业,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令翊带着这支押运辎重之军上路了。他回头看看众人,目光贪恋地在那个颀长却略显瘦弱的身影上多停驻了一下,随即便正过头来,挥动马鞭,往前行去。

    俞嬴送别令翊后,亲去见大司空韩嘉,谈完河务事,接着回到府中,又见了学官荐过来的几位士人。

    前些时日相邦燕杵回燕都祭祀时,俞嬴接管了一些他的事,如今已交还回去??哪怕如今与老叟和睦得很,但权责该分明还是要分明。相邦管邦治,统帅卿大夫,俞嬴则主管改制革新。自然,中间有不少交叉之处,需要两人协同办理。老叟性子倔,但人品不错,又真心希望燕国好,一旦放下成见,其实颇好相处。

    俞嬴主管的事情中就包括招贤纳士。燕国发布招贤令几个月了,虽暂时还没有前两年临淄的盛况,但渐渐也有燕国内外的贤者士人前来。

    与魏、齐等国的做法类似,来投奔的士人们可在泮宫自由出入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