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班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段时间其实贾旭并没有如别人所以为的那般始终猫在后宅没出来,反而是经常扮做下人的服饰模样,化名丞相府亲卫张奕,逛遍了整个临安城。



    他倒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借机对南宋整个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贸易的方方面面进行摸底,从而进一步对今后的规划明确路线。



    前世身为理工男的他,作风一向务实。



    尤其是拿着丞相府的文书,以校检前线军械的名义在军器监转了好几天,让他对当下的军械水平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除此之外,他还逛遍了城中所有稍有名气的铁匠铺。冶金,这可是他的专业,让他对将来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以改进、取得优势,也有了更详尽的计划。



    未外出的日子,他也不是一直盯着蒸馏器,只要规定好流程,接下来简单重复的工作就交给亲卫们来做就可以了。他只需要隔三差五时间去检查一下产量,别叫他们偷喝的太多。



    他将待在后宅的大部分时间,又投入到写写写之中,这让临安城中的大鹅们也遭了殃。而到了临安城之后身体见好的杜韵茹,自然又肩负起了秘书的职责,每日陪在贾旭身边,伺候笔墨。



    贾旭想她身体素质着实是差,一如古代的富家小姐们典型的柔弱似柳、弱不经风,稍有些事情、或者出个远门,都要生场大病,以后如果真要像她自己坚持的那样跟着自己走南闯北,怕不是要不了几次就得死在路上。



    可叫她做些运动锻炼身体,比如每天早上跟着亲卫们去跑圈,却根本不现实。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富家小姐们,除非出身将门,有些家学渊源,否则可不兴做什么运动。甚至男人看女人的眼光,也是潜意识里,拒绝女性参与体力活动。这种审美一直延续到后世的现代,白、瘦、幼,这可不是参与劳动的女性会有的形态。



    思来想去,贾旭决定,教杜韵茹练瑜伽。



    作为源自古印度的一种养生术,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又与本土道教有所融合的瑜伽,对于此时的人们,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陌生。僧尼道士们在日常修行中,不仅钻研佛法,追求灵魂上的修炼,也会锤炼自己的体魄。僧人、男道一般会四处游历,以寻找心灵的净土和精神的养分,而尼姑、女道不方便外出,炼瑜伽也是一种普遍选择。



    这种风尚也传导到那些信道礼佛的人群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为不赞同王安石新法,作诗“谤讪朝廷”,一路被贬,其少年时期的理想抱负一次次受到冲击,于是天性旷达的他选择了在佛禅中探寻人生的意义,也不自觉地一步步靠近瑜伽。他花了大量的笔墨对瑜伽练习做出阐释,在自己的《养生论》里提到修炼瑜伽的益处,在给其弟苏辙的信中也提到过修炼瑜伽的目的,他甚至还给瑜伽做了一些中国化的改良。虽然在整个瑜伽中国化过程中,苏轼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作为一大文豪的苏轼,如此专研瑜伽,也被引为一时趣谈。



    当然了,此时的瑜伽与后世的小姐姐们在手机竖屏里用各种高难动作展示自己的窈窕曲线不同,更多的注重于呼吸吐纳和灵魂层面上的提升。但是没关系,贾旭对瑜伽的认知,就是来源于手机竖屏里的小姐姐们呀。



    在连哄带骗的教了茹娘一些基本动作,又强制性的监督着她练了一阵子之后,茹娘确实感觉自己变的更加情绪平和、呼吸顺畅、轻松愉悦了,于是也就半推半就的坚持练了下去,还拉着安儿陪着她一起练。



    而贾旭,每日看着一小一更小两个美女在他面前摆出各种婀娜多姿、娉娉婷婷的姿势,仪态万方的样子,自然是心情舒畅,就连写笔记的效率,都……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景定元年二月,滞留于大宋荆湖南路许久的蒙古军队兀良哈台部,终于赶着沿途缴获的财货子女,在四境宋军的注目礼欢送下,慢吞吞的到达鄂州附近的青山矶,与留守的蒙古军队一起北渡,彻底离开宋境。



    朝廷也终于下达了让贾似道班师回京的诏令。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