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宋理宗却大言不惭的说:“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



    面对这般恬不知耻的皇帝,群臣却也没什么办法。而与臣子们相比,市井间的纨绔们更关心的是盼盼姑娘的去处,世人皆知其早就立下宏誓,今生非英雄不嫁,却不知如今这般,是看上了哪家豪杰?或是被谁拔得头筹、金屋藏娇了?



    只是姜盼盼赎身之后,就如人间蒸发一般,再未现身,也无人知道其去处。她很快就被绝大多数人遗忘了,毕竟临安城的欢场之中,无数女子争奇斗艳,从不缺少有颜有才之人。只有个别公子偶尔会在听了其他姑娘的词曲之后评一句“差盼盼姑娘远甚”,才会让人想起临安城中曾有这么一位花中传奇。



    临安城中的这场风波,贾旭是完全不知情的,因为他现在已经身在南下赴任的船上了。



    他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久。南下用的海船早已经在港中备好,要带的东西也都装的七七八八。旨意下来的当日,父子二人在家中吃了一顿饭,算是践行,次日便登船南下,简直就是一个迫不及待。



    随行的大致还是那套班底:杜韵茹、安儿及安儿的娘亲和两个弟弟;在寿春府拐来的军匠及其家属近百口;以张世杰为首的百名亲卫(在贾府中又选了十余人补足了百人之数)。



    原本想将亲卫的家眷也都带着,但是这些丞相府的亲卫可不比寿春府的穷军匠,家里瓶瓶罐罐颇多,收拾起来且要费些日子。时间紧迫,只好安排人联络,在之后陆续通过陆海两路南迁,



    本次出发的二百余人的队伍原本一艘大船便可尽乘,但是除了人之外,随船货物亦是众多,最终分作两船。贾旭与亲卫在一船,军匠及家属在另一船,除此之外,还有三艘载满各种物资的货船。



    将亲卫与自己放在一船,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从临安府到琼州,算上中间在泉州、广州停靠补给,总计月余的航程,可不能每天站在甲板上吹吹海风,然后就白白虚度,对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贾旭来说,这样太浪费了。



    船上空间太小,航行途中没办法训练士卒的操法,就安排他们每天上午进行力量训练,保持身体机能。贾旭将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开合跳等后世的基础健身动作教给他们,还给他们制定每日的训练计划,而亲卫们对这种新颖的训练方式也充满了新奇,练的津津有味。



    而下午则开展文化学习。



    贾旭这支精挑细选的亲卫营算是这个年代少有的高文化素养的军队了,能够做到全员识字。宋理宗推崇理学,而理学家们编纂了大量的启蒙类书籍,像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程端蒙的《理性自训》、王应麟的《三字经》,大多数人都学过,不管是否能够真正领会这些相对通俗的教材中理学家们精心付下的思想精髓,起码识字是没有问题的。而立志于建立一支新式军队的贾旭,自然不是要教他们去钻研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学。只是识字就够了。



    旅途中的每天下午都会安排三节教学课。



    第一节课是由张世杰教习《孙子兵法》。贾旭自然是不懂兵法的,此时的张世杰当然也不是什么兵法大家,但是他在军伍中混的年头久了,蒙古、大宋的军队都待过,做过士卒也做过将官,对军旅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无论如何,总比贾旭自己教要强的多。



    当然张世杰也对贾旭的这个安排表达过质疑。他倒不是不爱教,《孙子兵法》更多偏向理论和战略,他配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多少也能总结出些东西,而讲授的过程,也是他自己学习和钻研的过程,对他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的成长也有很大裨益。



    他只是觉得,就算宋蒙战场上双方那些真正带兵的大将们,都少有人真正学过兵法,更多的是靠血与火中磨练出来的经验和本能。而贾旭教这些普通士兵各个都学兵法,有什么用?贾旭却说自己现在虽然只有百名亲卫,却早晚要统百万大军与蒙古铁骑一决雌雄的,到时这些亲卫都是万人将,不会兵法怎么行?



    张世杰闻言没说什么,心里却念叨着,贾旭的牛皮吹的真响。不过相处几个月来,他早已知晓,这位丞相公子所谋甚大,自己既然上了他的贼船,那就只好听他的,尽力辅佐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