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授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工匠为核心,建立工匠营,员额一百人,营指挥为金鸿超。要求应募者各有一技之长,包括但不限于采矿、采石、炼铁、营造、木匠、制皮等等。俸禄一如大宋通行标准。应募者按技术高低各授上田十五亩至三十亩不等,由家属实领。



    以上诸营俸禄,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拖延、克扣,违者一律军法处置。



    厅中众人听着听着,开始互相用眼神交流,进而逐渐轻声讨论起来。坦白地讲,贾旭给的条件确实很优渥。有宋一代,当兵的军饷待遇其实不低,宋理宗时期,一名普通士兵一年的费用要超百贯,这也导致南宋为了对抗北方蒙古的军事威胁而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几乎拖垮了国家财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却弊端丛生。首当其冲的就是克扣军饷,岳飞的岳家军可能是整个南宋时期唯一一个足额发放军饷的军队,就算同为中兴名将的韩世忠都做不到。而像昌化军这种天高皇帝远、没人管的地方,更是猖狂到不可想象。朝廷给每个士卒每年按标准发放五十贯钱、五十五石米,经过中枢、地方、军将、指挥层层克扣,最后落到士卒手中的十不存一。



    除此之外,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应募当兵者,绝大多数家里并无田地,当兵的军饷就是全家唯一收入来源。就算军饷足额发放,用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本也紧紧巴巴,何况克扣?



    所以原南宁军的军营里俱是些实在没地方可去的老弱病残,青壮早跑光了。将官也不管,毕竟再克扣,也比不上直接吃空饷来得爽利。



    如果贾旭真的能做到不克扣军饷,足额发放,同时还给家属授田,那当兵就从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祸事,瞬间变成了让人趋之若鹜的好营生!



    众人渐渐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嘴脸,好像也没那么可憎了。



    只是贾旭接下来继续宣布的内容,却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四是招募五十名书办,由前期各保甲选派的二百多名临时书吏中择优异者优先录取。因平叛后特殊时期故,原县衙内各官吏,除王文军兼任县尉外,其余县丞、主簿、典史、巡检、三班六房一律取消。县内日常各事项,由贾旭直接指导应募书办进行处理。月俸两贯,同时每人另授上田二十亩,由家属实领。



    贾旭将城中原来的各级官员一锅端了,现在都集中押在城外军营中,手中无人可用,自城中招募人手倒是不难理解。只是这书办,算官算吏,还是算他的私人幕僚?这在很看重身份之别的读书人心中,是个很要紧的问题。只是众人还没来得及多想,下一条就着实震惊了他们。



    第五是在城中设四座书院,每座书院招募塾师二十五名,共计一百名。月俸一贯另五百文,同时每人另授上田十五亩,由家属实领。要求全县所有八岁以上、未满十四岁的孩童,无论男女,必须进入书院读书一年。目标不高,识字即可。孩童入学不收学费,由书院提供免费午餐,一应费用由昌化军支付。若有阻挠自家孩童入学者,取消全家授田资格。



    此言一出,厅中立刻议论纷纷,贾旭也不阻挠,就任凭人们议论。半晌之后,人群中的赵庆排众而出,走到案几之前,冲着贾旭行了个礼说道:“大人此举,老朽说实话十分钦佩。使一县之地的孩童人人入学,此等文教兴盛之事,我等读书之人,心向往之,必定尽心辅佐大人,以为此盛事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只是有一事老朽不懂,为何女童也要进入书院读书?”



    贾旭反问道:“为何女童不能进入书院读书?”



    “这……”赵庆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半天说道:“女子又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官,读书有何用?”



    “官宦、富户家女子也大都读书,她们也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官,那些官宦、富户们又为什么要教她们读书?”贾旭继续反问道。



    “那不过是陶冶情操罢了。”赵庆答道。



    贾旭又反问:“官宦、富户可以陶冶情操,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不可以陶冶情操?”他抬手止住还要说什么的赵庆,继续说道:“子曰:有教无类。这个‘类’,我觉得不仅包括高低贵贱之分,也包括男女之分。读书使人明理,使人晓荣辱、知进退。不仅男子要明理,女子也要明理。人人都明理,方可称大治。”



    他最后笑道:“这个问题不辩了,我们说下一个。”



    第六,设医护卫生营。招募健妇五十名,月俸一贯,授上田十亩,由家属实领。



    听到这里,赵庆的脖子又梗了起来。“我虽不知这医护卫生营是要做何事,但是招募女子出来做事,整日招摇于街头巷尾、市井之间,成何体统?”



    可后面的人群中却有不同意他的意见。“都是穷古人家,又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谁家的婆娘不做些织布、缝补、浣洗之类的活计补贴家用?有田的还要下地干活哩。这又有月俸,又授田的。老赵家的你不喜欢,叫自家婆娘不要应募就好了,休要拦着他人来做这好营生!”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声。赵庆憋得满脸通红,也不好意思再站在最前面,低着头回到了人群里,嘴里不住的念叨着“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贾旭抬起手喊大家肃静,然后说出了今晚的最后一条。



    “除刚才诸项应募者外,全县所有二十至五十九的壮丁、十八到四十九的健妇,含应募者家属在内,一律授田。标准是壮丁十亩上田、或十四亩中田、或十八亩下田,健妇五亩上田、或七亩中田、或九亩下田。六十岁以上男子、五十岁以上女子则授三亩中田或五亩下田以资养老之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