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流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对朝政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考量,故而极易被各方势力利用和挑拨。遇事动辄围堵宫门,不是连日静坐就是绝食示威,甚至还有阻拦车队和仪仗、追打朝官者,让皇帝和中枢重臣也头疼不已。



    而贾似道借自己声势正隆之势,对学子们进行分化瓦解。一边用清除外戚、宦官党羽空出的官位诱惑、拉拢、麻痹学子,另一边对执意闹事的学子严加惩处,以对其他人进行威胁恫吓。



    经过一番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三学”的学生也变得收敛、驯服多了。



    贾似道上任三把火烧得有声有色,因为宋理宗赵昀晚年沉溺女色、不理朝政而变得乌烟瘴气的朝堂短时间内焕然一新,“内庭无用事之人,外阃无怙势之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为他在朝廷内外博得了一片赞赏,就连宋理宗也颇为自己委用的人而自鸣得意。



    然而,那些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被清洗掉的、原本依附于外戚和宦官的人们,就是另一种感观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被罗织罪名,举家流放,而流放地,毫无悬念的就是昌化军了。



    今日里随船到来的是第一批十三家,两千余口,接下来还回陆续有被流放人员送来。



    “也要给他们授田么?”站在一旁的张世杰问道:“这昌化县的田可都授的差不多了啊。”



    “这帮老爷小姐们,给他们田,他们也不会种啊。”贾旭则如此说道:“我家大人把他们送来我这里,可不是叫我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让他们享福的。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张世杰已经习惯了贾旭嘴里不时冒出的新名词,想了想,好像明白了什么意思。“只怕他们这细皮嫩肉的,承受不住啊。”



    贾旭则手指着码头上来往忙碌着卸货的脚夫们说道:“他们的祖上到这里时,哪个不是细皮嫩肉?”他拍拍张世杰的肩膀说道:“不用替他们担心,人都是逼出来的,饿他们几顿,他们就什么都会干了。”



    ????



    贾旭到达昌化军第一天就扳倒的一众官绅,在城中原有大量府邸和门店,除了少数几处用作巡捕房,余下都被用来安置廖莹中从南面二县强迁来的百姓。



    而二县百姓见自己确实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尤其是授田。每户按人丁多寡,都分到了至少二三十亩的地,口数多的甚至分到了四五十亩。这在以前是连睡觉都不敢梦到的事情。



    来时怨声载道、悲天跄地的两县百姓,转眼间就成了贾旭忠实的拥趸,而强迁时奋起抗争的英雄们,此时在人们口中变作了不识时务的典型。



    同样“不识时务”的原南宁军官绅和家眷,加上新迁来的流放户,加一起两千多人,则住进了城东的军营。



    这座两千五百人编制的军营原本只住着新募的五百士卒,每日操练队列、唱歌学习,很是宽敞够用。如今乌泱泱挤进来两千多人,空间上的狭小倒是其次,主要是这些犯官家的少爷们还没吃到苦,依然蛮横不改,整日在营中游手好闲,与士卒多有冲突,而女眷们又哭哭啼啼没完没了,着实影响心情。



    更有甚者,有些原本为奴为婢的女眷,受主家所累,流放到这里。原本的主子们,现在也和自己一样变成了罪徒,此时再讲以前那套上下尊卑是不是有点多余?



    于是她们开始积极自救,而选择的自救方法居然是勾引同在军营中的那些精壮汉子,希望通过嫁人的方式洗白自己的身份。况且这些汉子个个年轻英武,据说俸禄能保证足额发放,那一年到头的米钱折算起来要有百贯之多,而且家中还有几十亩田地。这个标准即使放在两浙,也是妥妥的殷实之家了。至于家世更是不埋没她们,别看现在只是个普通的士卒,往上查个三代五代,谁还不是个六部郎官、知府知州?丞相之后也不是没有。主家那些落架凤凰不如鸡的小姐们都有些心动,丫鬟又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是如此一来,却让贾旭颇为头疼。



    他倒不是不近人情,非要棒打鸳鸯。婚配,既可以让被流放的女眷迅速融入当地,也可以让新募的士卒安下心来,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当下还为时尚早。



    新兵还在进行着基础训练,现在却整日眼睛瞄着营中的那些搔首弄姿的姑娘,根本无法集中心神。而那些女眷刚刚被贬到此,身上不可避免还带着旧日那些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习气,不磨磨她们的性子,贾旭还真怕她们把自己的兵带坏了。.



    这日,贾旭站在码头,送两艘大船离港。



    是的,来时三十二艘大船,贾旭扣下了三十艘,连船工水手都没放过。既然将根基选在了岛上,没有水师怎么行?昌化港内原本也有造船处,却只能造些小船、舢板,用于近海渔猎尚可,出海作战却是玩笑。贾旭当然也有自造船只的计划,只是短时间内却无法一蹴而就,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来送补给的商船上面。



    既然来了,就别走了。



    旁人诧异他的举动,这已经不是雁过拔毛,这是看见雁过,直接把雁留下了。他们却不知这是之前贾旭与贾似道相约定过的内容,就连船队首领的姜才,也是贾似道精挑细选过的。



    姜才,本是濠州人。年幼时阖家被越境劫掠的蒙古兵掳至北方,年纪稍长之后,因为受不了欺压,独自亡归大宋,隶淮南兵中,以勇猛敢战而知名。但因为北归人的身份,虽然多立战功,却始终不被信任,得不到升迁。如今得到贾似道赏识,率船队南下,正是要在贾旭这里搏个前程。



    而贾旭自然顺势以这支船队为基础,加上原本军州海巡营的几艘破船,建立了水营,任姜才为指挥使。水营的水手们尽是些随波漂流之人,将来只要配以女眷,成家立业,就是死心塌地的昌化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