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重新整理第10章 书生(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谷雨时节一老一小走在南下的官道上。
“爷爷,历法我已经记住了。”
“爷爷,谷雨到了,是不是又要下雨了?”
“爷爷,为什么不买匹马呢,我的鞋子都磨破了。”
少年一路走来,问题越来越多。
“爷爷,昨天战马的问题还没有说完。”
老人喝了口水。
“那我接着和你说?”
“爷爷,你说吧,我听着呢。”
战马负重问题,战马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左右,除去骑兵本身,以及兵器,甲胄,弓弩的重量,战马剩余负重有限,骑兵出征,一般只能随身携带三日左右的粮食。
战马饲养问题,战马的食量是人的十倍,战时,多用粮食,非战时,以草料为主。
“你算算鲜卑慕容能养多少战马?”
“爷爷,鲜卑慕容三十万人口,五万户,每户耕地一百亩,一共六百万亩,一亩地产粮两百多斤,一个人每年口粮需要四亩地,战马每年需要四十亩,除去三十万人口的口粮,还剩四百八十万亩,即便是只用粮食喂养,也可以保证喂养十二万匹战马。”
“实际上并非如此。”
“爷爷,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先和你说一下赋税,折冲对半,赋税之法,意思是先给百姓留两成做当年口粮,剩余八成百姓和官府对半分,也就是四成税。”
“爷爷,我知道四成税,书上说很多朝代都有用。”
“百姓四成粮食中,两成储备做第二年口粮,剩余两成可以自行安排,饲养鸡鸭鹅,猪牛羊,或者卖掉换取其他物品,比如煤,油,盐等,官府四成中,两成用作储备,两成用于喂养战马,若是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家有余粮,会把上一年的旧粮连同今年的二成一起卖掉,换取其他所需。”
“爷爷,年景好的时候就可以喂养十二万匹战马了。”
“做事若是如此轻松,恐怕猪都会成圣了。”
“爷爷,你说脏话怎么像笑话。”
少年捂着嘴偷笑。
“再问你一个战马饲养问题,马仔三岁后成熟,母马一年产一子,十五岁被卖掉,而公马的最佳骑乘年龄也在四到十五岁岁,饲养十二万匹战马的话,马场公马,母马,马仔的数量是如何分配处理的?”
少年还在偷笑,听到爷爷的问题,顿时头大。
“爷爷,你等会儿,让我算一算,饲养十二万匹战马,三岁成熟,马仔就是两万四千匹,公马母马分别是四万八千匹,这样的话,粮食正好够用,不会浪费。”
“四万八千匹?母马不适合做战马,这四万八千匹母马难道用来浪费粮食的?”
“爷爷,马多了可以卖掉啊,每年增加四万八千匹,那么每年就可以卖掉四万八千匹,四到十五岁,每个年龄段有四千匹,那么每年卖掉四千匹退役母马,马仔公母各半,每年有两万四千匹母马仔,留下四千匹所需,卖掉两万匹母马仔,公马和母马数量一样,按同样的数量贩卖,公马仔两万,公马四千。”
“为何不直接卖粮食,把马养大了再卖,本钱都卖不出,岂不是亏死?既不能扩大战马所需,还浪费人力,物力,养着玩?”
“爷爷,你的意思是?保证战马数量最多,又不浪费粮食,还要够用。”
“嗯。”
“爷爷,增加战马数量,减少母马数量,马仔出生后留下一定数量的母马,其余的母马卖掉,这样的话,就能增加战马数量,粮食也会充分利用。”
“那你再算一下,如何分配才算合理。”
“爷爷,你让我好好想一想,适龄母马和每年出生马仔数量相同,马仔公母各半,适龄公马是每年出生公马仔的十二倍,相当于适龄公马是适龄母马的六倍,再加上三年的马仔,公马六,母马一,马仔三,我知道了,母马只需要一万两千匹,每年出生一万两千匹马仔,公马仔六千,母马仔六千,三岁成熟之后,留下每年所需母马仔一千,公马仔六千,然后卖掉五千母马仔,一千退役母马,六千退役公马。”
少年仿佛发现了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爷爷,这样的话,战马数量有七万两千匹,比之前多了两万四千匹,可以扩充两万四千名骑兵,而且每年马仔出生数量减少,看管马场的人员也可以相应减少,既节省了人力,还扩充了军需,最主要的是没有浪费粮食。”
少年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
看着少年高兴的样子,老人露出一丝欣慰。
“若是每年可用于喂养战马的粮食只有四成呢?两成呢?”
“爷爷,这个简单,按比例减少即可。”
“马仔食量小的问题?非战时以草料替代粮食?等等?”
“爷爷,一窍通则百窍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不错。”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今年立春之后的雨水适量,想必又是一个好年景,官道上的泥泞本来就少,天气转晴后,很快干透了,来往车马频繁,时常有人侧目,偶尔也会有人停下车马,带上两人,这是碰到好心人了。
“爷爷,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问吧。”
“爷爷,鲜卑慕容有多少兵马?多少骑兵?多少步兵?”
“怎么想起问这个问题?”
“爷爷,你和白胡子老爷爷一起下棋,聊天的时候说起过。”
“既然你想知道,那我问你,兵马和什么有关?”
“爷爷,和人口数量有关。”
“鲜卑慕容三十万人口,可有多少兵马?”
“爷爷,按照三丁抽一的话,有五万兵马。”
老人欣慰,多说几句。
“鲜卑慕容采用的是府兵制,非战时,除了都城以及各大军镇常驻精锐兵马之外,其余壮丁回归田野,耕种收获,开凿河道,垒石建城,一年下来忙忙碌碌,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老人想了想,继续说道。
“你算算瀚海帝国有多少兵马?”
“爷爷,瀚海帝国有多少人口?”
“一千五百万。”
“爷爷,可征兵两百五十万。”
“五万对上两百五十万,可有胜算?”
少年一时语塞。
“爷爷,绝无胜算。”
“可是有人却觉得有必胜的把握。”
“爷爷,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五万人都是神仙不成?”
“漫漫历史长河,以少胜多的大战何曾少过,你说是为什么?”
“爷爷,我不知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老人望着远处拔地而起的瀚海帝都,眉头紧皱。
“爷爷,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瀚海帝国此次征兵是为了彰显武功,震慑国内各部族么?”
“爷爷,我记得。”
“那你好好想想鲜卑慕容如何以少胜多?”
“爷爷,我想不出来。”
老人看了一眼少年,似乎觉得自己的问题确实有些难为少年。
于是换了个问题。
“那我先和你说说粮草转运的事情。”
“爷爷,粮草转运有什么说的?”
“三军远征,粮草先行,瀚海帝国如果攻打鲜卑慕容,需要远行两千里,按照牛车每日三十里的行进速度,每辆牛车拉两千斤粮食草料,每头牛每日吃三十斤草料,你算算,能送到多少粮草。”
“爷爷,这还用算嘛,还没到,粮草都吃光了。”
“没有粮食,兵马空着肚子打仗?”
“爷爷,若是这样的话,瀚海帝国北伐大军就算再多,鲜卑慕容也能打得过,他们都饿晕了...”
老人为少年解惑。
“实际上,粮草转运会用到军镇或者粮仓。”
“爷爷,什么意思?”
“上古时期,八百诸侯混战,便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三军无法远征,一旦远离国土,粮草供给就是最大的麻烦,于是,先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粮仓,在全国重要军镇以及边境,建设大型粮仓,以备战时之用。”
“爷爷,瀚海帝国也有粮仓?”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
“爷爷,若是这样的话,能节省一半的转运消耗,可是...”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