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黄盖施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丹阳郡,石城县。



    石城县的官吏,在丹阳郡内可是出了名的骄横跋扈、欺上瞒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因为石城县不乏强宗大姓,二来和近年来丹阳郡动荡更迭的政局不无关系。



    从兴平四年到建安元年这四年时间,丹阳郡历任周昕、吴景、薛礼、周尚、袁胤五位太守,平均每个太守的任期还不到一年。



    而且这五位太守的背景势力、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都不相同,因此每次太守换人,都会把上任留下的郡县官吏换一茬。



    这也导致了丹阳地方混乱、政令不行,甚至有一些县邑直接被山越部族和贼寇所窃据。



    而石城县的县令是更换得最频繁的一个县,四年来换了足足八位县令!



    几乎都是还没坐热屁股,下一任县令就过来赶人了。



    因此石城的几个强宗大姓,便趁机把持了地方。



    黄盖就任石城县令,也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不同于其他县令只是带着几个随从来上任,黄盖却是带着本部三千士卒,浩浩荡荡来上任的。



    而且一来,便直接逮杀了前任县令取而代之。



    石城县的几个强宗大姓却一点也不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黄盖在下马威,而是因为孙策和袁耀不对付的缘故。



    像芜湖、秣陵、溧阳几个县的县令,也都被孙策派来的人逮杀了,并不只是石城县如此。



    但几个强宗大姓的族长一合计,商量后谁也不愿意触黄盖的霉头,毕竟人家可是带兵来的,于是纷纷献上牛羊等物来犒军!



    而正如几个族长所料,黄盖到石城来当县令并不是来找他们麻烦的。



    这一个月来,黄盖虽住在县府,但却几乎不过问政事,也没有往县里安插过亲信心腹。



    每日起早便直奔城外军营,下午才回来。



    石城县的大小事务依旧被强宗大族们控制着,既得利益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每天递上去的公文报告,第二天都会原封不动退回来,一打开全是“阅准”二字。



    如此一来,众人也放松下来。



    直到这一天,黄盖忽然派人召集石城大小官吏到县府议事。



    县功曹、门下诸吏、诸曹掾等大小县吏不多时便都到齐,却没见黄盖出来。



    众人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先开口的是主掌粮食仓储的仓曹掾,只见他一脸忧心忡忡:



    “莫非是黄县府麾下兵马粮草不足,要向咱们石城县征粮?”



    这话一出,主掌征集粮食的集曹掾立刻脸色大变。



    集曹掾在黄盖来之前,是主掌驿站交通的法曹掾。



    因为听说黄盖是带着本部三千兵马来的,原本的集曹掾担心要替黄盖征粮,便依仗家族势力,强令法曹掾和他交换了官职。



    现在的这名集曹掾,出身小门小姓,乃是被石城强宗大姓们硬推出来扛罪的。



    因此他只是嘴唇动了动,并没有开口。



    但整个人的神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靡了下去。



    “征粮?”



    主掌军事、征兵、输送士卒的兵曹掾是个大咧咧的汉子,只见他嗤笑一声道:“黄县府手下有三千士卒,每月至少得吃两千五百斛粮食,一年就得三万斛粮食。”



    “就算把咱们石城县掏个底朝天,也不见得能凑出这么多粮食来!”



    兵曹掾并没有夸大,但他说的也不全是真的。



    石城县上下不过六七万人口,加上又处于漕运要道,每年摊派下来的征粮任务本身就很重。



    如果再要供应黄盖所部的军粮,确实供应不起。



    但几家强宗大姓,所隐匿的人口和良田,却是极少纳粮的。



    普通百姓被极重的赋税压得家徒四壁,卖儿卖女求生的同时,他们这些强宗大姓族里的粮仓却都是满满当当,陈米多到发霉腐烂。



    兵曹掾话音刚落,主掌治安的贼曹掾便冷笑一声:“谁都可以说没粮食,偏偏你不行!”



    “谁不知道你家粮食多到放不下,最近才新盖了五个圆筒仓来装粮食!”



    “就连盖粮仓用的民夫,还是让将作掾挪用公家的钱粮给你找的!”



    兵曹掾嘿嘿一笑:“你也别光说我,去年你们家的船去江北遇到风浪沉了几艘,回来却说是漕曹掾的船沉了。”



    “没几天就看见你们家把漕曹掾的船,连船带货一起开回了自己家码头!”



    “咱们谁也不比谁干净,就少揭谁的短了!”



    贼曹掾明显与兵曹掾不对付,但此时也拿不出话去反驳对方,只能冷哼一声作罢。



    此时,主掌祭祀的县廷掾终于笑眯眯打起了圆场:“诸位何必在此浪费唾沫,自伤感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