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锐意革新(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在淘汰冗余的同时,张周必然会把一批新锐提拔起来,甚至从九边各处调遣不少的亲信到京营中来,到那时大明的军政就近乎被张周所掌控了,等张周事成之后,再想反对就难了。但无论是刘健,还是李东阳,在面对此等问题时都选择了沉默不言。
看是能看得懂的,但大方向能变得动吗?
……
……
京营改革的事完成,随后朱?樘提到了大明户籍统计之事。
以大明的传统,每过几年,都会统计大明的户数、人口、田亩数量等事,而恰恰当年就是统计年。
历史上弘治十三年年底前所统计的,“……是岁,天下户一千四十万二千五百一十九户,口五千八十五万八千九百三十七口,田八百二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一顷……”
也就是说,到大明弘治十三年,人口已经过五千万了。
这是在红薯、玉米正式进入华夏之前……而张周的目的,就是把这两种作物引进华夏,至于土豆……这种作物于土地贫瘠的地方很难广泛种植,就好像几百年后,基本上对于普通人来说,穷困的吃地瓜,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吃窝窝头……这两种粗粮近乎贯穿一个人饮食的一生,土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仍旧是奢侈品。
因为当年各省统计的结果尚未完全汇报上来,且因为有了张周的存在,其实大明人口方面已比统计数字有所增长。
张周也没法以历史所知晓的知识,做完善的总结。
说白了。
就是他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经让很多历史知识变得不再有绝对的权威性,如今也只有天灾方面的事情,大抵还会按照历史记录所发展。
如今让张周再去推测鞑靼人几时寇边……那跟胡说八道没什么区别。
人事上,一切都因为张周影响力的扩大,而走上了岔路。
……
……
朝议结束。
张周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是有人过来道贺的,甚至最先过来道贺的,就是先前跟张周有言语上争执的谢迁。
谢迁笑道:“秉宽,从此以后,朝堂共处,你可要用心为朝廷做事。”
张周心说,这算是没有任何营养的期许吗?还是你尤侃侃的谢于乔迂拙到没话找话的地步?
正说着,李荣走进来,对张周道:“张部堂,陛下刚有吩咐下来,说是您近日刚回京,有涉及到军械厂、王恭厂等很多事务,尚且需要您亲自督办,至于朝参之事,能免则免了。”
“免朝参?”谢迁闻言皱眉。
对于大明的官员,一般年老身体有疾病的,皇帝体恤的话,是可以免朝参的。
像张周这样年轻气盛的,一看就是龙精虎猛的,怎么也不像是老态龙钟不能每天上朝的……
张周笑道:“多谢陛下体谅。”
李荣笑盈盈道:“您要谢恩,不妨随咱家前去西暖阁,陛下已在西暖阁恭候。另外陛下有旨,上听处今日便正式行事了。”
李东阳走过来问道:“上听处入值之人不是还没定下来?”
“张部堂是早就定好的。”李荣提醒了一下。
大概的意思是。
别人是不是上听处成员不重要,陛下要的,是这位张尚书在上听处,他一个人顶一个衙门了。
你们不是喜欢找一群没用的人给他打下手,意思是要削弱上听处在朝的地位吗?
那也无妨。
如果张周的手下没能力,皇帝听他一个人的意见就够。
皇帝在还没定下上听处成员的情况下,直接让李荣来宣布上听处挂牌营业,等于是反将了众大臣一军……也让他们意识到,皇帝所谓的上听处只是给张周一个人所设,这是逼着文臣在上听处中安排有能力的人,去制衡张周。
而不是找一群没能力的人去扯后腿。
“那是该去谢恩了。”张周笑道,“劳烦李公公引路。”
“请!”
本来林瀚、沈禄等人还没等过来找张周道贺,却是张周这边就已经被李荣给叫走了。
且还是单独入内廷面圣,这待遇明显就比内阁首辅还高一筹。
是个大臣都能看出来,这朝堂格局已经跟以往完全不同了。
……
……
乾清宫旁的西暖阁。
此时贤妃母子已经迁出了此处,这里成为朱?樘平时办公之所,寒冬腊月的,朱?樘进到里面大概就有种不想出去的意思。
君臣见礼之后。
朱?樘道:“秉宽,朕知道,也该多出去走走,但这天太冷了。昨日一场雪,京师各处都有赈济灾民的奏请,话说去年中原还是有地方闹了旱灾,有百姓往京师周边聚拢,朕对于天灾人祸……也是无可奈何啊。”
再好的年景,也会遭灾,也会有灾民。
在这年头,全靠天吃饭,百姓对于天时的依赖太重,光靠朝廷的赈济是没用的。
或者说,朝廷上层的本意是好的,没有哪个皇帝想自挖墙角,但奈何不是所有的灾情都会被如实上报,也不是每一粒粮食都会发到灾民手上。
这就会导致上下之间讯息和沟通的断层。
“朕让皇宫各处凑了几千两银子,添置一些冬衣,给京师之外的灾民发上,另外最近京师周边也都在开设粥场,朕希望今年冬天,不会有任何一名百姓因为穷困和流离,而失去性命,来年他们都能平安回到乡土。”
朱?樘体现出了一个仁君的宽厚。
张周道:“陛下,赈灾之事臣不太懂,不能为您分忧。”
“不用处处都倚赖于你,如果赈灾这点小事,也需要你的话,那你不是忙死了?”朱?樘笑呵呵的模样。
从朱?樘的神色,也体现出,当年京师周边流民的情况,其实已是历年最好的。
中原百姓遭灾,一般最先往京师周边聚拢,因为顺天府是皇帝跟百姓之间沟通最近的地方,一切发生的事情,也是最容易通过一些渠道传到皇帝耳中的……在赈灾方面时效性也是最好的。
“秉宽,给你看个好东西。”
朱?樘拉张周到西暖阁他的案桌旁。
随即打开一方木匣,里面是一堆好似公文案牍的东西。
“陛下,这是……”
张周也不明白朱?樘又兴起什么奇怪的兴趣。
朱?樘道:“这些是朕从各处找来的方术丹方,但朕不是很懂,你给参详一下……”
张周一听就明白了。
朱?樘其实在心中,仍旧是倾向于把他这个仁臣,当成是方士看待的。
或者说,朱?樘心中长生的梦想,近乎全都寄托在他张秉宽身上了。
张周道:“陛下,若是这尘世间的普通药草,就能让人长生的话,那估计这世上早就有长生之人。陛下还是不应把太多的精神放在这方面才是。”
拆台也是要拆的。
“朕不求长生,求个延年益寿,求个强身健体总未超出人之常情吧?”
朱?樘道,“朕也知道,不该求于神明仙草,但朕也翻阅过很多的典籍,得知自古以来,百岁以上的老人还是很多的。朕再退一步,哪怕让朕强身健体十五年,让朕能亲自看到平草原,朕也是心满意足的。秉宽,你有何良策?”
张周笑道:“陛下,臣怕您虚不受补。”
朱?樘摆摆手道:“不怕,朕现在身体比头几年好多了,就算你下点猛药,朕也能受得住!若是常年当个病秧子,还真不如风风火火好好活几年!秉宽,你有什么良方,尽管用,朕都受得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