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那些年》在港台依旧创造票房佳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2。



    票房大幅缩水,主要当然不是因为银幕数的变化。



    其实从06年到11年,这几年只有内地这边银幕数增速很快变化很大,但港台地区电影市场规模,整体变化不大。



    那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因为主角全部换成了内地演员,所以港台观众才没有那么买账。



    毕竟这么多年的刻板印象,在港台那边看来大陆很穷(虽然这时候已经不是了),所以天然有优越感。



    这么多年以来,只有说港台的电影电视剧被引进大陆受到热捧的;而港台那边,对大陆大热的影视剧不说不屑一顾吧,那也基本是兴致寥寥。



    也就《那些年》刚刚拿下内地年度票房冠军,算是名声在外格外突出。所以他们才有兴致多看两眼,否则可能照样乏人问津。



    相比于港岛,台岛那边之所以跌幅更小,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更符合台岛观众的胃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年》这本书是台岛人写的,再加上同名畅销的功劳,所以说整体票房的跌幅好了很多。



    不过港台那边票房多一点少一点,魏武也就还好。



    毕竟《那些年》这部电影,他已经赚的够多了!都已经赚了接近1亿了,早就不差这点儿了!



    而且港台上映,魏武这边的票房分账比例也要更低一些,只有1/4左右。



    所以说最主要的还是,通过《那些年》顺利打开了港台市场,为之后他的电影进军港台地区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明显要重要的多。



    于东也不禁啧啧称奇:“要说师弟你这水平,确实太高了!



    “我在港台那边也做了好几年的发行了,说实话很少有咱们内地电影,搬到港台去没有水土不服,依然能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成绩。



    “这种情况,我之前也只在一位内地导演的电影里面见过,那就是张亿谋,你是第二?。”



    于东这里说的,应该指的前几年刚上映的《英雄》和《十面埋伏》,这两部电影的港岛票房分别为2664万港币(年度第二)和1430万港币(年度第九)。



    魏武摆了摆手说:“过奖了,张导可是内地第一导演,享誉两岸三地,我还差得远呢!”



    于东正色道:“?还别说,就你这部《那些年》,论成绩还真一点不比他差。



    “这部电影目前在港岛这边的票房成绩,仅次于3020万的《霍元甲》,暂列年度第二。



    “至于台岛那边,华语片票房你这部电影是最高的,也是唯一一部破亿的华语片。



    “但在你上面,还有四部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2》《碟中谍3》《达芬奇密码》以及《博物馆奇妙夜》。”



    魏武点点头说:“很正常,毕竟现在台岛电影市场,早就成了好莱坞的后花园了。”



    “确实”,于东附和道,接着话锋一转:



    “真要说起来,其实这部电影,本来也没有这么快就取得突破。



    “主要也是因为你跟吴雨森的事情闹大了,帮助这部两部电影的票房往上猛窜了一下,所以一边破了2000万,另外一边也破亿了!”



    魏武也忍不住笑了:“是吗?没想到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我本来以为我骂了吴雨森和林志铃,可能会让港台那边的单日票房减少,没想到居然还增加了吗?”



    于东摇摇头说:“此言差矣。你骂的是娱乐圈的同行,又不是骂的港台观众。普通观众怎么会和大导演共情呢?



    “更何况吴雨森都去好莱坞混了十几年了,港岛这边的观众,也不怎么拿他当自己人了。



    “至于林志铃嘛,知名度不高,大多数台岛观众不熟自然也对她无感。”



    魏武微微颔首:“喔,原来如此。”



    这时候外面又有人来了,于是于东果断告辞:



    “行,我先进去了,然后待会儿聊。”



    魏武立刻点点头说:“行,待会儿见。”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