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千年世仇,一朝见分晓(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眼前这位编筐老者来暴揍一顿,替自己的至圣先师出口恶气啦。年轻儒生咬牙切齿道。
“今日,你能把这话说清楚了,还则罢了,不然,可别怪我不敬老尊贤。”说着,晃了晃握起的拳头。
编筐老者的脸上却是古井无波,一脸的风轻云淡,缓缓道。
“年轻人,火气不要那么大嘛!”编筐老者摇了摇如雪的银发,轻叹一声,“哎……其实,这也怪不得你,你们儒门向来便是如此,无论是谁,但凡说一句你们儒门的不是,就跟踩了狗尾巴似的,狂吠乱咬,全然见不到一点所谓的谦谦君子模样。”
编筐老者一脸的失望,喟然长叹。
那年轻儒生听到这种杀人诛心的言语,这一刻,他再也顾不得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类的圣人之言了,操起拳头来朝着编筐老者的头上猛地抡了过去,不料,编筐老者只是微微抬起枯瘦的粗糙大手,便轻轻握住了,年轻儒生那拳头竟是动弹不得分毫,如被一只滚烫的火钳夹住一般,痛疼难忍,一张白脸瞬间涨得通红,泫然欲泣。
编筐老者看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便撒开了他的手,淡淡道。
“小子,你也别不服气,老夫今日便以你们儒门的荀子之言告诉你,你们那位孔圣人嘴里的尧舜禅让到底是咋回事,荀子曰,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听到了吧,荀子可是你们儒门的先贤啊,你不会说他也是胡说八道的吧,”
年轻儒生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过了半晌,才缓缓道。
“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不足为信。”
编筐老者呵呵一笑,颔首道。
“好,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说明你有些开窍啦,那老夫再告诉你荀子的弟子??韩非子,他是怎么说的,古之所谓圣君明王,不过是构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你听听,你们儒门所视为的明君典范的鸟生鱼汤,如今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了吧?”
这一下,年轻儒生彻底泄了气,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久久低头无语。
编筐老者继续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至上有德之人从来不彰显自己的德行,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而那些表面上处处示人以有德的,实际上是没有德行的伪君子,所以,迷失了道才呼唤德,失掉了德才呼唤仁,违背了仁才呼唤义,失去了义才呼唤礼。真正的大道大德不是说出来的,像你们儒门那位老夫子一直要恢复的所谓周礼,是忠信都得不能伸张,这才是天下祸乱的开始。”
过了许久,年轻儒生才双臂环膝,将头搁在膝盖上,怅然道。
“怎么会是这样?”
这时,编筐老者也没再奚落他,望着平缓流淌的河面,淡淡道。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字。”
年轻儒生惊奇抬头,两眼盯着老者问道。
“什么字?”
“利!”
“利?”
编筐老者平静道。
“没错,就是那位太史公嘴里说的那个,天下熙熙攘攘而为之的利。”
年轻儒生不解道。
“不是为了仁义礼智信么,怎么会是为了利呢?”
编筐老者呵呵道。
“那种骗鬼的话你也信,咱们别扯远了,你跟我说句实话,你为什么要读书?”
年轻儒生嗫喏半天,最后才从嗓子眼里说出一句。
“做官。”
“做官为了啥?”
“为了过好日子。”
编筐老者这才爽朗笑道。
“哈哈……你终于说了句人话,这就对啦,别扯那些没用的淡,用你们儒门的一句话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何谓仓廪实?说句大白话,就是要让老百姓们填饱肚子,让老百姓饿着肚子,而空谈那些狗屁的仁义礼智信,那不是瞎扯淡嘛,当今这个世道,还有多少那些做了高官显贵的儒生,依旧不顾百姓的冷暖温饱,而在那夸夸其谈什么狗屁的大道理,你觉得有用吗?”
年轻儒生缓缓摇头,一脸迷惘地望向鸡鸣岭上的北辰学宫。
……
儒门历来都是崇尚君子而远小人的,君子佩剑更是古风,而君子六艺中又有礼、乐、射、御、书、数,于是,自春秋至今,便有了君子佩剑,大侠佩刀的习惯,而孔子曾三令五申,君子之礼无贵乎宝剑、香缨以及美玉,于是,儒门的儒生便是再穷,也要节衣缩食,腰间佩剑。
作为北辰学宫五经博士的孔德方,尤好古剑,每日清晨,他便领着数百位儒生,在北辰学宫大殿前的广场上练剑。
儒门以君子剑著称于世,内功修炼的是浩然正气,浩然正气至刚至强,修炼到极致时,可以御天地之气而为我所用,乃是儒门亚圣孟夫子所创,可惜,由于孟子的浩然正气过于刚烈,与墨门的无极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历代帝王们所不喜,历经千年,浩然正气逐渐被儒门的儒生们所抛弃,时至今日,几乎成为一门绝学。
孔德方默默注视着山道中远远行来的一队人马,不由摸了下腰间悬挂着的那把古剑,眼中闪现出一抹阴鸷之色。
就在前几日,他接到了一封密信,纸上只有寥寥九个字。
千年世仇,一朝见分晓。
随着一把古意盎然的长剑缓缓拔出,半空中,又毅然决然的一挥而出,山道密林中忽然惊起一群飞鸟,山道两侧奔出一群黑鸦鸦的重骑兵来,他们手持长矛,身上穿着黑色的盔甲,在山道有些幽暗的光线中,发出幽幽暗暗的噬魂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