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孔老二当年的那些事(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山间青草绿油油的,长得可比地里的庄稼茂盛多了,前些日子从山下农户家里买来的那些小鸡雏,如今已长成一群半大的芦花鸡了,一只只你追我赶,在草丛中扑蚂蚱,刨蝼蛄觅食,老僧静静站在树荫下看着这田园之乐,脸上却不见半分喜色,不知想起了什么,他的脸上有些怅然若失。门楼山上的古庙,如今修缮一新,香火也日渐兴旺了起来。
一座荒寂千年的破庙,能有今日这般红火的光景,按理说,作为一寺住持的一渡禅师应该高兴才是,不过,看他脸上的神情却显得闷闷不乐,难免让人有些不解,山上新来了几个和尚,帮着料理香客上香,拜佛许愿,他也能抽身得闲,独自来此看看这山中的野趣。
不过,人越多,他却越感到有些寂寞。
经常会一人枯坐在蒲团上发呆,会不时想起那个小光头,陪伴在空山古庙里的那段时光。
师徒二人一箪食,一瓢饮,谈古说今,论经讲禅,酒也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日子过得颇为清苦,但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
正在这时,山道中悠然走来一位银须当胸的年轻人,两道如雪长眉似玉带般随风飘摇,素衣长袍,面生鬼宿之象,虽上次为了救虎头仅匆匆见过一面,但一渡禅师仍一眼便认出来人,他正是隐居在玄潭古洞,如今又返老还童的世外高人鬼谷先生。
见他老人家飘然而至,一渡禅师忙拱手一礼道。
“鬼谷先生今日如何得空闲在,能再次得见先生一面,实在是三生有幸,敢问先生有何见教?”
鬼谷先生轻轻摆手,微微一笑道。
“禅师不必客套,本来在洞中想入定修炼,无奈近日却觉得有些心绪不宁,自从那臭小子走了之后,便再也没回来看望一次,虽说好男儿该志在四方,在这天下建功立业,可老夫觉得这心里有些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些许滋味,索性出来散散心,不想见你也站在树荫下,也这般长吁短叹的,估计咱俩有些同病相怜,就过来跟你聊聊。”
一渡禅师一听这话,不由笑道。
“先生乃天道真人,该当大彻大悟才是,难道也像普通百姓那般儿女情长?”
鬼谷先生看了他一眼,指了指那片草地,还有那群在草间嬉戏觅食的芦花鸡,淡淡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说修真之人不能有人之常情,何谓天道真人?天道真人更应该是顺应天之大道之人,而非无情无义之人,只有顺天道而行,方可真性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不要为了去迎合取悦于世俗的好恶,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那样便永远不能修真悟道。”
一渡禅师默然颔首,心有戚戚焉。
鬼谷先生继续道。
“说起修道,倒让我想起一件事来,有一次,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如何方能得道?老子语重心长教导他说,天不修而高,地不修而厚,水跃而泉涌,这些都不是有意而为之的事情,无为而自然成,至人之德,非有意修之,不修而至德备,外物都不能使它迷失本性,老子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是规劝孔子不要去舍本求末,去搞那些老掉牙的周礼,还有那些东拼西凑而来的仁义礼智信,他那样做,只会离真正的大道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庄子对此有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有心而为尽是假,真情流露方见真。”
一渡禅师沉吟半晌,终于还是道出了心头的困惑。
“先生,晚辈一直有一事不明,还望前辈能帮忙答疑解惑,儒墨两家为何会有那么难解的深仇大恨呢?”
鬼谷先生听到这话,默然不语,缓缓转身面向东北方向望去,忽然,他双目中射出灼灼金光,大概过了盏茶的工夫,眼中的光华才渐渐敛去,嘴角勾起,笑道。
“哈哈……老夫刚才看了一场好戏,儒墨两家的千年恩怨,如今在鸡鸣岭松柏渡的山道中又起波澜,虎头那小子正一人独挡儒门八百重甲兵呢,好胆色,不愧是老夫的得意弟子,不失墨门本色的转世佛子。”
一渡禅师闻言,不免有些担忧,问道。
“虎头……佛子……他不会有事吧?”
鬼谷先生笑道。
“怎么会呢,要我说他们越是如此刻意而为,越是他们心虚的表现,想当年他们费尽心机,为了剪除异己,不惜颠倒是非黑白,为的便是欺世盗名,以至于当今这个世道乾坤颠倒,使得大道隐于野,而小人高居于庙堂之上发号施令,中原之所以历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其祸乱的根源,正是当年独尊儒术埋下的祸根。”
一渡禅师不解道。
“先生何出此言,这与当世之言简直是大相径庭呀。”
鬼谷先生微微一笑,淡然道。
“呵呵,能够流传下来的所谓当世之言,其中又能有几分真相,还不是经过那些儒生们七拼八凑出来,删精存伪的荒唐之言,一部《春秋》就是被孔老二那浑小子,给改得面目全非,还美其名曰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一部好端端的春秋史,被他以一己之好恶,而变得曲直不分,善恶不明,其后世的孝子贤孙粉饰称之为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更有后世儒生无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说孔子是述而不作,乃古今集大成者之第一圣人,呸!简直是不要脸他娘给不要脸开门,不要脸到家啦!”
鬼谷先生看样子是被气得够呛,他稍微平息了一下怒火,又继续道。
“庄子在他的《杂篇?天下》中曾有明言记载,古时候的道术和法规制度,很多都保存在传世的史书中,保存在《诗》《书》《礼》《乐》那些典籍之中,邹鲁一带的学者与缙绅先生们大都知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书》用来记载古代的大事,《礼》用来规范世人行为,《乐》用来调和情绪的喜乐哀愁,《易》用来通晓阴阳之道,《春秋》用来正名分。其散布于天下各地立于中国的,先秦的诸子百家还常常引用它。”
一渡禅师无奈道。
“依先生所言,儒门可真够厚颜无耻的,孔子作为儒门的开山鼻祖,竟公然篡改史书,其后世的弟子更是明目张胆地把古代流传下来的《诗》《书》《礼》《乐》,据为己有,说成是儒门一家的典籍,还真是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教出什么样的徒弟来,一点做人的底线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呐!”
鬼谷先生又是呵呵一笑,说道。
“先秦诸国流传下来的《诗》,如今被儒门改成了《诗经》,原先的三千六百余首诗歌,被孔老二删掉三千余首,十不存一,只剩下可怜的区区三百零五篇,又把他当时所能见到的夏书、商书、周书,以及涉及从唐尧一直到秦缪公的一千六百年间的大事全都进行了篡选,仅剩下百篇,而今被后世的儒生称之为《尚书》,此之谓孔子删书。”
鬼谷先生越说越气愤,两道雪眉高高扬起,如战旗猎猎。
“当世所流传下来的所谓《礼经》,原先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周礼》与《仪礼》为周公所作,《周礼》是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