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粮食与草药(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道。“干先生不妨说说看,趁着咱们这么多人都在这,诸位每人献上一言一策,我就不信咱们想不出解决的法子来。”
干戈不由眯眼,侃侃而谈道。
“一把上好的弓弩包括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四部分,之所以费工费力费时,无非是因为制造工艺的繁琐之故,制作弓弩最好的材料为牛角、鹿筋、牛筋,说白了,弩弓与弓弦是制造弓弩至关重要的两个部件,但牛角、鹿筋、牛筋这些东西,涉及到战略物资,官府对此的管控尤为严格,因而其价居高不下,在市面上难以买到,但弩弓可以用柘木、柞木、?木替代,弩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端装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是望山,匣的下面装有悬刀。”
一时间,大伙听得津津有味。
张弦装箭时,手拉望山,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刻口,这样,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弩臂上方的箭槽内,使箭栝顶在两牙之间的弦上,通过望山瞄准目标往后扳动悬刀,牙下缩,箭即随弦的弹力而射出。
干戈又道。
“据我所知,墨子他老人家当年还研制出一种举世罕见的神臂弩,以柘木为弓身,檀木为弓?,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可入榆木三寸,穿甲透骨,可谓当世之利器。”
这一番话说出来,简直将神臂弩说得神乎其神,大家心驰神往。
不过,他又摇头叹息道。
“可惜呀,只闻其名,未曾亲眼目睹,据说失传已久了!”
言语中,饱含着掩饰不住的失望之情。
不过,墨北风知道,干戈作为一位兵器的制造巨匠,应该所言不虚,尤其说是墨子所研发的,更是靠谱,围绕在他老人家身上的谜团简直是太多了,如今知道的这些,不过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他知道,造父作为墨门墨匠的主事人,他所掌握的逸闻轶事,只会更多,等到了古浪县庄子上以后,再去找他讨教。
墨北风道。
“照咱们如今这个行进的速度,我估计至多再有三两日,便可到达古浪县的庄子上,我先给大伙透个气,咱们墨门不同于其他门派的亲疏远近来论资排辈,咱们是唯才是举,行不行的各凭本事,只要你有才,通过咱们墨匠主事人的考核,达到了墨匠的要求标准,不但日后所有的衣食住宿一律由墨门承担外,另外,每月还会再发放俸禄五两白银,对于那些暂时还达不到标准的,仅发放二两白银。”
维洛王朝一名中等县令的年俸大概为九十两,墨匠一年便可拿到六十两。
要是再算上一年四季的衣服与一日三餐,保守估算就可与县令的薪资持平,要是一年中的端午、中秋、冬至什么的,再发点其他的福利,那可真是给个县太爷都不换啦,听到墨北风的这一句承诺,大伙简直比过年还高兴,有的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墨门清苦久矣,天下之人更苦,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实在的东西了。
墨北风很务实,他比谁都清楚,何谓积贫积弱,当一个人穷困潦倒久了,他关心的头等大事便只能是一日三餐了,同理,民生若不安定,民风就不会端正,社会的风气便会极端败坏,奸人当道,那些老实本分的百姓便只会生计为艰,当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就只能远走他乡,为自己去谋求一条生路了,即便是慈母也留不住自己的孩子,一个国家又如何能留住他的百姓呢?
关于这一点,墨子在《七患》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亡国的七大祸患。
民生困顿,衣食不保,在朝堂的官吏没有能力去处理政事,对于奖励制度,百姓不满意,惩罚制度,也不能使百姓畏惧,这便是第七种祸患。
“七患”当中,“五谷”为最。
此篇论述了亡国的七种祸患,强调民无食,则不可使,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国君必须力时急,自养俭,方可使民不冻饿,寓节用主张于其中。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三田,驱马赶上来与墨北风并肩而行。
沉吟片刻,李三田忐忑道。
“小墨先生,在下有几句话想与你聊聊,不知你是否有空?”
墨北风看了他一眼,笑道。
“李先生来此也有些时日了,要是还拿我朋友,有什么话直说就是,没必要吞吞吐吐的。”
李三田有些尴尬地笑笑。
“当初我刚到安邑坊,因没有银钱孝敬坊正,便被他寻了个由头当街鞭笞,也是为了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没想遇到小墨先生你这位贵人,不但让我免受鞭笞之苦,更花银两让我脱了奴籍,帮我赎买了自由身,按理说我应该做牛做马报答你的大恩大德,但在下实在是有些情非得已,不得不实情相告,还望能宽宥一二。”
墨北风看了看他满脸的愁容,安慰道。
“富而不忘道义,乃是我墨门的根本,也是每位墨者的修身之要,李先生要是拿我当朋友相待,那件事就不要再提了,你有什么为难事直说无妨,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会帮你。”
李三田拱手一礼,道。
“在下是渤海郡人氏,幼年丧父,是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又帮我娶妻生子,前一阵子为了户部榷盐院转运使刘度之事受到牵连,被罚做坊工,至今大概已有三个来月与家中一直是音信皆无,我担心老母挂念,想回家一趟去看看,若是老母安然无恙,我安顿好后,一定会尽快赶回来,以报小墨先生的大恩大德。”
墨北风前些日子,为了救出家人,可谓殚精竭虑,对此感同身受。
他沉吟半晌,从布袋中掏出一张百两银票,递给李三田道。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虽说不多,但还望李先生笑纳,你回家后给老母报个平安,也不必着急赶回来,在家里多陪陪她老人家,什么时候安顿好了,再回来也不迟。”
李三田没想到他竟会答应得这么痛快,不由眼眶微微有些泛红,缓了半天,哽咽道。
“小墨先生,大恩不言谢,咱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