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歌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些老胡人用沙哑苍凉的嗓子唱起歌来。



    众胡人纷纷相和。



    关羽恶补之下,已经能大致听懂匈奴语。



    他们唱的大意是:



    “感谢上天送来天人一般的关公,



    带领大家迁移到美丽的白波谷,



    寒风吹不到,暴雨淋不到,



    有良田,有水源,有粮吃,有衣穿,



    祝愿关公与阏氏们健康长寿。”



    拉秀和拉雅姐妹围绕着关羽翩翩起舞。



    蒲兰黎身子沉重,不方便舞蹈,也跟着放声歌唱,嗓音清亮甜美,令人陶醉。



    都兰不甘示弱,牵着关羽之手,要跟他共舞。



    关羽没有拒绝。



    汉人其实是个感情外露、能歌善舞的民族,情绪炽热而浓烈。从先民们一边劳作,一边讴歌,形成诗三百就可见端倪。



    兴奋时,且歌且舞。



    悲伤时,歌舞当哭。



    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羽声慷慨,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项王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高祖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汉人“以舞相属”,是宴席上的常见行为。



    平时,也动不动就高歌尬舞。



    到了魏晋风流之时,更是如此。



    唐朝也爱做胡旋之舞。



    也不知从何时起汉人变成了情绪内敛、不敢表露的民族,女人笑不露齿、坐不露膝,男人中庸唯诺,千言不如一默。



    关羽被都兰牵入场中,自然起舞。



    舞是情绪的表达,不一定要什么套路,顺着节拍舞动便是。



    关羽雄武,都兰娇柔。



    两人一个如山,一个如水,水绕着山。



    一个如树,一个如藤,藤缠着树。



    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一曲舞罢,彩声如雷。



    胡人以歌舞赞颂关羽,汉人自然也不甘示弱。



    可惜在场汉人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或为轻侠,或为郡兵,基本没有士人,现编歌舞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



    杨沛算是学问最好的,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在《诗经》中看过的一首诗,但却记不完整。



    不管了,直接改一下拿来用吧。



    杨沛唱一句,众战士就跟一句,高声唱和:



    “白波何有?有条有梅。



    关公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公也哉!



    白波何有?有纪有堂。



    关公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白波谷中有什么?有山楸和梅树。



    关公到了这里,穿着锦衣狐裘真威武。



    他脸庞红红像涂丹,真是我们的好关公!



    嗯,关羽脸色有点红,这首诗引用得很妥帖。



    战士们一边唱和,一边跺脚打着拍子,就是后世所谓的“踏歌”。



    气势雄壮,声音高亢。



    将对关羽的仰慕和崇拜倾吐而出。



    胡人也被感染,用生硬的汉语跟着歌唱。



    都兰和顿珠姐妹再次起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