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携酒上青天15(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首先是朝廷各部,当他们得知他们的部门也能派学政,全国巡考时,他们的反应也跟朝堂一样,个个都乐疯了。

    六部就不用说了,回去之后几个部门就划分好了各科所负责的科考科目。

    因为礼部以前有主持过科举,所以只抢到了最简单的算数,其次就是兵部的统筹,刑部的史记,吏部的治理,户部的经济,工部的建筑。

    每科都跟自己部门“沾亲带故”,实施起来不要太简单。

    然而,最高兴的还不是他们的,而是太医院和钦天监。

    这两个部门从未想过自己部门,有天居然也能够出学政,前往全国各地巡考。

    消息一出,这两个部门的人可比六部的人高兴多了。

    钦天监不必说了,因为他们除了掌观天象以外,还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与农时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监正,正五品,是能够上朝的,在朝堂上就得知了此消息,迫不及待地回去与钦天监其他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而太医院就不一样了,别看太医院也是官署,里面的大夫们都是御医有官职的,像应星海就是内太医的官职,从四品,比许怀谦还高三个官阶呢,可他们连钦天监都不如,是没有资格上朝的,除非各地有疫情一类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的他们院使正二品,才能特诏上朝。

    因此他们是朝廷中最后一部得知此事的。

    “天大的好事啊!”太医院收到消息的御医们,回到太医院后,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他人,“我们太医院有了这个学政的名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太医院以后也能与朝廷各部一样了,不再屈于各部之下了!”

    太医院的御医们对于自己部门连钦天监这类的部门都不如,早就不乐意了。

    钦天监与农时息息相关,他们太医院还人命关天呢,别说朝廷里的各类官员需要他们这些御医医治了,每每地方有疫情发生,都是他们这些御医们舍身忘己地拿人命去填出来的。

    为何钦天监上的朝,他们太医院上不得朝?!

    “说不得,我们太医院有了此项举措,以后也能有个上朝的资格了!”

    这样以后朝廷各地有疫情发生,也不至于每次都是他们太医院最后知道消息,然后着急忙慌地派御医前去医治,一点准备都没有。

    “而且全国各地都要派遣各科学政,我们太医院也能合理地扩充人手了吧!”

    除了地位,这才是最令两个部门开心的,像其他六部再不济也能从举人里面扩充官员,而太医院和钦天监这两个部门扩充官员的方式和朝廷其他部门完全不一样。

    太医院扩充人手需要九位官员或者举人联保,民间声誉医术较好的大夫,才能成为御医。

    当然太医院也可以自己培养,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培养自家的孩子,从太医院的药童做起,跟着他们学习医术,等他们年纪大了,太医院里的御医有所空缺,他们就能自动填补上。

    当然这个药童的名额也是有所限制的,得赶上恰当的时机和年岁才能有招进太医院的可能。

    要是错过了,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错过了。

    像应星海就是从药童做起的,他的父亲早就退下去了,靠着他精湛的医术治好过昌盛帝的箭伤,现如今官至从四品,家里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原想也将他儿子以药童的资格送进太医院,奈何,那些年太医院风调雨顺,并不需要扩充药童,等到需要扩充的时候,他家孩子年岁都已经大了,失去了资格,只能等他长大后,走联保这条路子了。

    这里应星海已经在筹备让其他御医联保他儿子进入太医院。

    可惜,太医院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华阴水患扩充过一批后,最近太医院里御医的位置一直没什么空缺。

    想要空缺还得等机会,这一等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去了,他是真怕自己致仕了,都等不到联保自家孩子进太医院的机会。

    这里听到太医院要扩充人手,原本在太医院里晒药材的他,当即药材都晒不下去了,急匆匆地下了衙,回家让自家儿子准备去了。

    像应星海这样办的人不在少数,都是当大夫的,大家手里头没有几个等着联保的亲戚啊,这有当官的机会为何不把自家的亲戚加塞进来。

    钦天监那边就更简单了,直接让自家的亲戚上就是了,因为他们这个职位都是父传子,代代相传,只有等自己父亲退下去后,儿子才能顶上。

    这里不用了,直接来顶吧,聪明的还直接从亲戚名下过继了好几个。

    还有比这当官更轻松的事吗?

    朝廷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为这各科学政行动的时候,昌盛帝的圣旨传至民间,民间也一整个沸腾了起来。

    不说各大医馆和民间各地的郎中摩拳擦掌地买了新科举书回来,观看里面的知识,就等着去考个教习的证书回来。

    就说衙门里的老吏员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就落下泪来。

    要说算术、算筹这些,谁能有他们这些经年在衙门里做事的吏员们厉害。

    当官的厉害吧?

    可好多知府知县们到县衙连账都算不清,还得依靠他们这些吏员做事。

    但他们这些当小吏的却地位十分低下,一旦当了吏员不仅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连三代内的子孙也不成,跟奴仆的地位也没什么差别了。

    因此不光当官的看不起他们,就连民间百姓也以家中有个当吏员的亲戚所不齿。

    本以为他们这辈子和下辈子也就这样了,但随着朝廷的这道旨意一颁布,不管是在职的吏员还是已经休致的吏员们全部都行动了起来。

    不管别人考不考这个教习,反正他们是考的!

    想想,以后正规科举出生的进士都是他们这些当吏员的教出来的,看谁还敢看不起他们。

    没准,县太爷来上衙了,都得客客气气地叫他们一声老师呢!

    只要他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儿子孙子也不会再被人看不起。

    而且,现在已经将算数、统筹这些吏员学的东西,纳入科举,是不是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废除他们这些吏员的子孙三代不能科举的禁令。

    有了这个希望,不少吏员家中有爱读书的子孙,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终于可以让家中子孙摆脱这个一代为吏,代代为吏的魔咒了!

    不止他们在感动,一些商贾和工匠们也同样感动。

    商贾们还好,虽然士农工商中商地位最低,可他们的孩子能科举,已经是缙朝皇帝开恩了。

    可他们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天,他们这些商人行商的本事也能够搬上书籍,让正规科举的人去读,让以后会当官的人去读,就连他们这些商人也能去参加各州府的教习考,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士农工商这个地位排序,即将发生变化。

    地位可能还是不如士,但好歹也能和农工齐名吧。

    想想,他们这些当商人的人都去教导科举考生了,以后别人提起他们这些商人,看在他们曾经做过秀才举人的老师的份上,是不是也能平等待之!

    可他们再激动也激动不过工匠们,一些只会修房子锯木头的工匠们,得知自己也能去教科举考生,下巴都快惊掉了。

    没想到有一天他们这些人居然也能被秀才、举人尊称一声老师!

    人家商人有钱不缺巴结读书人,他们这些工匠们有个啥?

    除了会点手艺啥都没有,如何能当读书人的老师?

    可朝廷的圣旨已下,那就证明这事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有那聪明的工匠,立马就去书店买新科举书了,他们要识字,他们要考教习考!

    只要考出来,他们就可以去书院应聘夫子了,当了夫子,可就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工匠了,而是人上人了!

    不要低估地位对古代人的重要性,在他们几千年以来,人就分三六九等的观念里,只要是能够改变地位,光耀门楣的事,不管多千难万阻,都有人奋不顾身地去做。

    当然,全国各地,也不是没有反对这些工商吏教习考的读书人,可新科举书已经推广了下来,不管有没有夫子教学,新科举要考这些已经成为事实。

    且,工商吏们大多都有读书人的亲眷在里面,他们要是反对,那就是反对自家老爹、爷爷改变身份、改变地位的不肖子孙!

    没办法,他们就算心里不乐意,也只能不乐意,然后,还要想方设法地拿钱给家里的老爹、爷爷买书。

    因此,教习考的消息一颁布,买科举书的人更多了,不管有没有钱,不少人借钱都要买。

    各州府买了翰林院的雕版回来印刷的刻坊,看到源源不绝来进书的书铺,每天乐得牙不见眼的。

    原本有那觉得十万两一套新科举雕版太贵刻坊,要拿书直接盗刻的,可十本书盗刻的成本也不低,主要是耗时长。现在买书的人这么多,正是好挣钱的时候,等他们盗刻出来,没准大家都把书买得差不多了,就不好卖了。

    没办法,为了挣钱,算了,还是去翰林院买正规的雕版吧。

    钱不够,没关系,跟其他一样做盗刻的刻坊大家一块凑凑,反正只要这正规的雕版买回来了,挣钱的钱不会少!

    大概许怀谦和翰林院的人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提议,直接让翰林院的收入又涨了不少。

    喜得翰林院原本对许怀谦将其他科的教习考学政分出去的官员们,对他再也没了意见。

    分吧分吧,反正诗词歌赋和正规的科举考试还是归他们翰林院统管,他们翰林院也不亏!

    其次就是朝廷地改变了,那日许怀谦给昌盛帝说了三角形的稳固作用后,昌盛帝一个人在御书房待了许久。

    然后,他就召见了沈温年,这个当初他觉得比许怀谦棋差一筹,世家专门按照他的喜好给他打造的一把刀,被他点为探花的探花郎。

    的确,有了许怀谦后,昌盛帝就有一点看不太上沈温年了,毕竟珠玉在前。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许怀谦跟他说的那些话很有道理。

    没有许怀谦的时候,他一个人对抗朝臣觉得心焦力瘁,有了许怀谦之后,是轻松不少。

    可他也不能就靠许怀谦一个人吧,人力有时穷,许怀谦能一次两次地战胜朝臣,他能三次四次,永永远远地战胜吗?

    不说别的,就说眼前的这个教习考,要是朝臣各部不同意,他还能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去干吗!

    所以是时候来稳固这朝堂关系了,沈温年这把世家给他培育的刀就不错。

    有许怀谦这个农家状元挑衅过朝堂诸公在前,他们应该很喜欢沈温年这个进退有度世家公子。

    果不其然,在许怀谦仅仅只是当了一天编撰就请病假回去休息的这几天里,昌盛帝日日召沈温年伴驾,并且赏赐给他好几次东西后,不少朝堂大臣,从昌盛帝这热情的态度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

    “莫非那许怀谦要失宠了!”

    “看这情形八成都是,那许怀谦有才是有才,可太过于恃才傲物了,听说身体还不好,这才刚伴驾一天就休假回去养病了!”

    “谁知道是真病还是假病,没准是装病来以此拿捏陛下呢,没看沈温年第一次伴驾就获得了一幅陛下的字画,而那许怀谦伴驾那日,可是听说空着手从宫里出去的。”

    朝堂诸公的眼线看得分明,许怀谦休假的第二日,昌盛帝就召见了沈温年,沈温年可是足足伴驾了一整日,听说是昌盛帝歇下了,才依依不舍地让鹏公公给送出的宫。

    走时,沈温年还捧着一副陛下亲自的字画。

    一开始,众人心想,这沈温年乃皇后表弟,昌盛帝与皇后两人伉俪情深,对沈温年器重些也在理。

    可没有想到,一连好几日,昌盛帝日日召见沈温年,一点都想不起,刚给他提过意见的许怀谦。

    不仅没有想起来,就连许怀谦告病多日,都没有传御医去给他看病,这不是失宠是什么!

    想想,许怀谦当初在翰林院晕倒的时候,昌盛帝多器重,器重得当场叫御医去看病,连朝政都没处理,直到御医回来报过平安后,这才专心去批阅奏折。

    而现在许怀谦一连告病好几天,昌盛帝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日日宠幸另外一个人。

    众位早看许怀谦不顺眼的大臣们,个个都兴奋得苍蝇搓手。

    “哎呀,这人狂必有天收,叫那许怀谦目空一切,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现在失宠了吧!”

    “花无百日红,我看他啊,再这么拿乔下去,恐怕陛下都要撤他的职了,他这个职要是一撤,那就真就是我大缙第一个被废的状元,还是个只红了半年就被废的状元,他那老祖宗的脸都要被丢尽吧!”

    “不过,他有那么多功绩在前,就算一下失去了圣心,陛下也不可能一下就撤他的职,我们得抓住这个机会再助沈温年一臂之力,只要让沈温年在昌盛帝面前站稳脚跟,以后陛下恐怕就彻底想不起许怀谦这个人来了。”有句诗文说得好,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这当官跟这后宫争宠也没什么不一样。

    当官的人多了去了,每日削尖了脑袋想凑到皇帝身边的人更多,昌盛帝今日记得许怀谦,明日记得许怀谦,后日有了新人,那曾经的新人也成了旧人,都一样。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彻底将这许怀谦给压下去,反正大家都是世家,而沈家更是世家中的顶流世家,让他们扶持这沈温年,也比让他们去扶持那许怀谦好吧!

    朝堂大臣在想办法给沈温年造势压许怀谦的时候,许怀谦在家过得别提有多惬意了。

    这昌盛帝要给沈温年这个新人恩宠,他这个前新人自然要给新人让让路嘛。

    正好,上次陈金虎从边境回来,可带回了不少的葡萄干,每袋都用油纸储存得好好的,无所事事的许怀谦把自己的躺椅搬在他和陈烈酒院子里的那颗被火烧过,现如今又长得郁郁葱葱的树下,一边摇着躺椅,一边抛葡萄干吃。

    吃完还向陈烈酒得意地挑眉:“阿酒!”

    “你小心点,别呛着了!”陈烈酒看他每次用嘴接到的得意样,心紧得漂亮得眉毛都拧成了细绳。

    “不会,我专门练过呢!”许怀谦见陈烈酒一直在一旁紧张他,朝他笑笑,又抛起一颗,嗷呜用嘴接住咀嚼,扬眉:“百接百中!”

    “跟个小孩一样,你什么时候练过了?”陈烈酒挑眉问他,他们在一起五六年了,许怀谦什么时候练过这项技能,他怎么不记得?

    “……没入赘给你以前。”阿哦,得意忘了行,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不过这样说应该也行吧,许怀谦收敛了些许笑意,向陈烈酒看过去。

    “哦。”陈烈酒听他这么一说,挑了挑眉,也没有打算细问他,只是道,“这么久不练了,还是注意一点好。”

    “好。”老婆发话了,许怀谦听话,抛了一颗给陈烈酒,“你也来一颗。”

    陈烈酒不会用嘴接,但用手也接也是百发百中,轻轻一抓就接住了,塞进嘴里咀嚼,等葡萄干的甜味在唇齿间蔓延,舒展开眉心问许怀谦:“你什么时候去上衙?”

    不是陈烈酒催许怀谦,主要是许怀谦日日在家,他就偷不到许怀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