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条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皇后知道,天哪,皇后竟然知道!

    郡主张大了嘴,和我面面相觑。

    皇后轻呼出口气,讽刺意味明显。“很奇怪吗?本宫是皇后,与圣上心意相通,知晓圣心圣意,难道不是本宫的职责?王羽书,你以为你掌握什么秘密,还要挟的了本宫?凭你私下调查先帝琳妃,本宫就可治你大不敬之罪!”

    “娘娘,义妹不是这个意思……”郡主急了,慌忙解释,却被我直接打断了。

    我顾不得拭去鬓角的冷汗,跪直身子,强自道:“娘娘既知圣上密旨,当知圣上对此案执着,究其根本,在于先帝琳妃的养育之恩。这也是五年前,圣上乾纲独断硬要平反沈氏的原因。但若圣上发现,琳妃与沈渊博,真的参与了胡氏叛乱……皇后娘娘,您认为,圣上又待如何?”

    五年前,沈渊博平反之所以能引发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就因圣上真的没有提前翻阅卷宗档案,没有惊动朝廷官员。

    那高岭之变那么多叛臣中,他怎么就敢确保沈渊博有冤?

    起居注中,不乏有琳妃照顾皇五子??即当年圣上??以致自己累病的记录,而“其兄探望”也常出现。那进宫的沈渊博,顺便和妹妹的养子交流对话,想也不是难事。

    也即,圣上之所以时隔二十多年,依然坚定的为沈渊博翻案,养母的情谊是一方面,更也在于,圣上相信舅舅的人品与心性,笃定他与逆案不可能有关,是不是?

    又因高岭之变是先帝一朝的禁忌话题,先帝在位时严禁议论言说。后宫中,琳妃又死了。先帝刻意忽略,大臣避之不及,渐渐的,人们也忘却了二者的关系。这才使得五年前的平反,竟都没人发现其中关窍。

    可圣上始终是心虚的。

    从平反后,琳妃并未迁入皇家陵墓来看,圣上也知,如普罗大众皆知平反的真正动因,那即便平反中证据确实,沈氏的确清白,这桩平反,恐也会引发坊间议论,平白增添不少肖想。

    “圣上对养母充满了母子之情,这是他愿意为沈渊博翻案的前提。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沈氏一族,并未实际参与到高岭之变的基础上。如我们的调查,动摇了这个基石,皇后娘娘,您认为看过母妃被废后胡氏虐待针对的圣上,能咽下这口气吗?平反错了,违背了先帝旨意的大错,不是吗?”

    我的话音是平稳的,甚至强硬有力。唯袖子中,被掐的出血的指尖,映衬出此刻的我有多害怕。上位者的生杀大权,我实在不想见识。

    而上首的皇后,也将修剪得宜的指甲,扣在了凤座扶手上。

    她被我说动了?

    我冒出一丝丝期冀,皇后径直浇灭。

    她冷脸道:“起居注是吧?看来,今晚宫中要走水了。”

    走水?皇后竟想一把烧了内廷司档案室?

    在郡主惊呼声中,我直视着皇后毫无波澜的双眸,任由脸颊汗珠滚落。

    “娘娘既知民女担负进宫查案之责,难道会认为,民女在宫中查访这些日子,线索不曾外递?民女知道,谢侍郎近期与宫中的信件,已有细作窥探,但请娘娘细想,民女今日怎么就敢来凤仪宫不打自招?”

    皇后静默数秒,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本宫就说,宁轩非池中之鱼,他赏识之人必也不是简单角色。要对付他和他的人,茹贵人之流,怕是不够格。呵,果然。这是露出马脚,被你看破了?”

    “娘娘睿智。”

    “你方才既说线索在起居注中,难道你偷了起居注外递出宫了?”

    我撒谎的脸不红耳不赤:“民女自进宫,已核查诸多地方、诸多资料,如只有起居注寥寥数笔,民女怎敢凭此与娘娘谈条件?方才所言,只是发现之一。相信今晚走水,起居注哪怕全烧光,也无济于事。”

    皇后凝目,复又看向郡主,尖锐的探究。

    好在来之前我已特意叮嘱郡主,此时她也稳住了,颔首未语,并未闪躲。

    皇后眯了眯眼,似在思索对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