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七十五章 从卖皮鞋到卖书(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中的一个岛屿,实在很脆弱。邹千里微微一笑:“从大陆引水?只怕就算花钱买,人家也不肯卖给你。”
白太太在一旁吸着冷气,梅思一时也默然,政治啊,向来是很残酷的,虽然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是高风亮节的,但有的时候,梅思也不能够确定究竟会如何。
当晚,梅思八点多一点回到石硖尾,本来白明珠挽留再闲谈一阵,梅思说:“下次吧,这一向街头不很清净。”
邹千里也道:“为抢水斗殴,我们男子如今走夜路也担惊呢。”
而且居然有人成群械斗,就为一桶水。
械斗这回事,邹千里从前在广西,也曾经见过的,本乡民风彪悍,宗族之间常有械斗,那时邹千里刚刚从美国回来,时隔几年,已经对故国感到陌生,想要深深体味乡土气息,与朋友结伴游走乡村,那一回便偶遇械斗,站在附近的山头上,邹千里张口结舌,大开眼界,几百人锄头铁锨混斗一处,那叫做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小山上也能遥遥地听到呐喊声。
散场之后,朋友笑问:“感觉如何?”
邹千里终于闭上了嘴,吞了两口唾液,润润干燥的喉咙:“好像西部片。”
牛仔枪战,荒凉苍茫的美国西部,一群牛仔拿着左轮手枪互射,纵马奔驰,相比方才那一场,只是道具变了。
朋友含笑说:“毕竟是喝了几年洋墨水,如今的比方都不一样,要我看,把方才那一场放大些,就是官渡之战。”
再扩大就是整部《三国志》,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再回想当年的场景,就可以延伸到二战了。
当年村落战争的观感是,毕竟还是封建主义、落后的中国乡村,这种事情在美国是很难想象的,虽然电影是那样演,但电影毕竟是电影,以吸引观众为目的,即使曾经真实存在,在如今发达文明、崇尚法治的美国,西部枪战也已经消亡了,就算是同伴的感想,邹千里也以为太过“文人清高”,朋友是学文学的,所以很能发生离奇的想象,异种罗曼蒂克,才会把如此低级的械斗,联想成《三国志》,这是文人的孤傲。
然而现在,在资本主义的香港,活生生又看到了械斗。
梅思一路登上七楼,与楼道间走过的邻居打了招呼,进入房间,招娣一看到她,立刻举起一张纸:“梅姨,你看这一幅怎样?”
梅思回身关上门,快步走去,接过来一看:“我以为是可以了,明天拿去给陆小姐看一看。”
陆婉仪,出版社编辑,自己的这一部《延安日记》,便由她负责出书,封面图梅思拜托招娣来画。
招娣自从中学毕业,便到工厂里做事,梅思本来劝她去夜校,然而家里事情实在多,苏凤香要她帮忙,便暂时没有去,只是拿了纸笔,偶有闲暇便涂涂画画,她毕竟是自己赚薪水了,再买画笔颜料,苏凤香便不多说她什么。
这一回梅思要出书,定了合同之后,便与陆婉仪说:“封面我想要自己设计。”
陆婉仪笑道:“也是好的,你自己的日记,感触自然比旁人深刻,由你自己来画,再好不过。”
况且梅小姐又能画,另外陆婉仪也想到,作者自己设计封面,可以省一笔画师的费用,请插画师也是钱,梅小姐是个很懂经济的人,成本自然能减则减。
不过梅思却是托付了招娣。
招娣自从接了这个嘱托,马上便有了精神,早起晚睡,但凡有一点空闲,便埋头坐在桌边画,几次改了画稿,起先她画的是一座山峰,上面一座宝塔,空中一轮红日,意思很明显,就是延安的宝塔山。
要为一部书画封面,为理解起见,先要通读一遍,招娣以为这是起码的责任,因此便到图书馆,找来报纸,一期一期地翻,文章中写到了宝塔山,是“我”在女大的时候,假日与同学一起出去游玩,登上宝塔山,纵目四望,心情极其澎湃,议论着下一次要更早来,看宝塔山的日出。
如今的宝塔山,已经是中共革命的象征,即使在香港,也是知道的,难民带来人民币,二元钱币上印着宝塔山,所以招娣一接到这件委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宝塔山,红日辉映峰顶的宝塔,寓意十分明显,便是革命如同冉冉升起的旭日,照耀着大地。
然而当她把第一稿交给梅思,梅思看了一阵,却摇摇头:“不是我此时的心境。”
招娣便把日记又重读一遍,这一回她很留意后半部分,“我”给斗争的经历,于是改了稿子,这一回是描绘深夜的山间,天上只有几颗星,地上一线通路,蜿蜒曲折,孤单寒冷的景象。
梅思看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