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倒戈(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东宫。垂拱殿内,香烟袅袅,光影在雕花屏风上投下一片晦暗。案几上密报静静铺展,白绢封面上“捷报”二字笔力苍劲,隐透杀伐之气。
群臣分坐两侧,气氛肃然而紧张。
主位上,太子穆乐宸端坐,幼嫩的脸庞因沉思而显得格外严肃。
他目光扫过众臣,清亮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北境传捷,边军剿灭突厥与契丹残部,俘获两国首领。这等战果,自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然捷报内容详尽,战机过于顺遂,孤心存疑虑。诸位以为,此报可信否?”
语罢,他不动声色的同坐在一侧的自家母后交换了个眼神,见后者轻柔的点了点头,他便收回了目光。
这是他们昨夜便商议好的事情,今日拿到面上来说,只盼着这些臣子能给点力,提供些拿得出手的证据来。
这头话音方落,礼部尚书顾衡站起身,行礼后沉声道:“殿下,此捷固然大快人心,然臣以为,战果过于圆满,未免透着几分蹊跷。突厥与契丹狡诈成性,两王岂能轻易落网?且战事历时甚短,远不似寻常边境交锋。”
礼部尚书从来是清流、世家、寒门哪方都不沾,说起话来自然是也不大顾忌的。
更何况,他言之有理,也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此言一出,众臣面露异色,吏部尚书张曜即刻起身反驳:“顾尚书此言未免多虑。臣已细阅密报,其中细节详尽,且附有敌军降书及两王印信为凭。战果之实毋庸置疑,若非定国公与英国公运筹帷幄,岂能有此大胜?”
他是世家的人,自然也会向着世家说话。
何况此次出征大捷,两位出身世家的国公爷功不可没,而今又有昔日陷害阮相的奸臣程筑小儿被抓一事,如此细细看来,世家之辉煌不过多日便可重现。
既然如此,他何不早早站出来,来日论功行赏之时,他也能得些好的。
户部尚书李远思也随声附和:“张尚书所言极是。北境防线素来危急,此番若非两位公爷亲自挂帅,恐难有此捷报。敌方大败并非偶然,而是我朝军威之显!”
那位“病”了许久的刑部尚书邓驭亦捋须点头,语气笃定:“殿下,臣亦认为此捷报属实。定国公与英国公皆为世家之后,身经百战,决非徒有虚名之人。若非突厥与契丹失策,断无今日之败。”
别人不知,可礼部尚书却是清楚。
这些年来,六部势力同天子近臣都划分的很清楚,早先三公里头便有出身世家的阮相、以及清流一系的程筑、出身寒门的兰太傅。
如今下头的官员一一效仿,也皆是如此。
譬如一直站在世家阵营里的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一直保持中立的他,还有本该也一道保持中立的兰太傅、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
其实礼部尚书一早就开始怀疑兰太傅等人已同镇北王一样,被收于陛下麾下了。
可如今后两者都开始站出来为世家说话……
他到还是有些意外的。
礼部尚书顾衡眉头微蹙,语气稍显迟疑:“诸位所言不无道理。然在下以为,此战虽大捷,敌方毫无反扑之力,未免显得过于巧合。两王落网若非故意示弱,是否另有隐情?”
此言一出,殿内稍显寂静,众人目光不约而同转向太子穆乐宸,等待他的裁决。
而兰太傅与镇北王端坐一旁,自始至终未发一言,唯偶尔低头翻看密报,神色沉稳,似乎对讨论之事并无多言之意。
穆乐宸略一沉思,将手中折扇轻轻放下,语气淡然:“顾尚书所言有理,但密报之中确有实证。既有两王降书与印信,此战之胜自当属实。然此捷未免过于顺遂,仍需密切留意敌方后续动向,以防生变。”
众臣闻言齐声称是。
张曜遂拱手补充道:“殿下,臣以为此番大捷乃我朝军威之显,更是定国公与英国公筹谋得当之果。两位公爷临阵决断,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