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黑白瞬间61(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6容释之调出几则新闻标题,将便携型笔记本转过来对着我们。
“2023年10月8日,警方抓获五名持枪儿童;该年12月29日,警方督察被一个十五岁女孩当街刺杀;2024年7月14日,七名初中生抢劫珠宝店价值千万元的珠宝,时隔半月后被捕获??这里是我随手找出来的几条,最后一起抢案的犯人被捕就在前几天。他们行动时的肢体语言具有强烈统一性,在审讯时他们居然宁愿死也要维护组织,整体呈现符合叶永恒所期望的傀儡状态。我们唯一获取的信息是他们称呼首领为‘正义先生’……”
容释之是想问无歆为什么派出来行动的都是孩子,而且这些孩子还拼命维护折磨他们的组织。学过心理学的人就是喜欢包装自己的话,使其容易接受。很显然,无歆现在没有闲心等他讲完,直接打断了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基于蒙面电击实验,在1971年夏天策划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原本计划持续两周,却在第六天结束了。他们的训练基地很多,我所见过最大的一处是一座无名岛。那也是我最初被送去训练的地方。他们采用‘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机制和一些传销组织的套路,建立了一套无懈可击的洗脑程序,专门针对或拐或骗来的幼童。”
近年来心理学逐渐普及,历史上著名实验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其中较广为人知的就有“斯坦福监狱实验”。
当年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男性志愿者来参加一次为期两周的关于监禁的心理学研究,承诺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的报酬。
他在报名者中选出24人作为受试者,他们均为20岁左右身心健康的男大学生,并且没有经历过会对成长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没有犯罪史。津巴多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一组人扮演监狱看守,另一组人扮演囚犯。
这些“囚犯”被蒙住双眼,被警察从自己家中送到模拟监狱。到达监狱后,囚犯们被要求脱光衣服,面向墙壁站着,“看守”们会向他们发放囚衣与塑胶拖鞋,并给他们喷上编号。囚犯们被剥夺了名字,只能以囚衣上的编号称呼。看守们穿着统一的制服,配有警棍,还戴着银色反光太阳镜,可以在模拟监狱内自由行动。看守叫囚犯时必须叫编号,囚犯则必须称呼看守为“长官”。
开始实验的第一天,所有受试者都感到不适应。囚犯们举止散漫,不愿意服从命令,但看守们无师自通,很快建立起一套严酷的惩罚机制。如果囚犯敢反抗,他们就用喷灭火器或者关小黑屋的方式惩罚他们。总之,当看守们发现自己手上的权力能够直接影响到囚犯们时,他们的惩罚方式就越来越肆无忌惮。
面对囚犯的反抗,看守们学会了挑拨离间,比如让表现好的囚犯享受特权,然后把叛乱分子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部分人好吃好喝,让另一部分人怀疑这些同伴是在卖友求荣。
结果囚犯们之间的信任被摧毁了,看守们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实验仅进行了36小时,就有1名囚犯精神崩溃,津巴多不得不将他提前释放。之后又有好几名囚犯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一共有5名囚犯被提前释放,而剩下的囚犯都变得麻木不仁、逆来顺受,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囚犯身份。看守们同样入戏太深,惩罚方式也越发残酷,甚至让囚犯们模仿同性恋的性行为。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