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斗室启须将前嫌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京里最贴近皇城的那些宅子,虽都有主,但许多是空的。

    这些宅子的主人们多是皇亲国戚或是封疆大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常驻京城。

    但又各自顶着不小的官衔,总不能让他们过年回京汇报还住驿馆,那是在臊皇帝的脸。

    ??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怎能如此对待?

    于是,这些空房子赐下去后就不得不留着,各家遣下人驻在这。

    勤打扫着,备着主人家随时回来。

    房子有人才有人气,才不至于沦为断瓦颓垣。

    但有了人,也就不免吵闹起来。

    有些大户人家,几代富贵累积下来变了世家,多少端着,天天紧闭大门不许别人看;

    可有些是乍富,原本也是草根出身,也就不讲究那许多。

    开着门洒扫洒扫,观察一下上朝路上的大人们,不过分吧?

    做活做累了,坐在门槛上,打打瞌睡,不过分吧?

    遇到有人上门求助,奉一口水喝,不过分吧?

    在院里炸些吃食,熬些豆浆??

    四更天就要起床往宫里赶的大官人们怒了。

    自己为国为民,不辞辛苦,天不亮就往宫里赶,一站就几个时辰。

    这些同僚留在京里的下人却如此不懂事!如此享福!

    于是远在各州的封疆大吏们,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自己被弹劾的消息。

    家风不严?

    不是,吃饭也要管?!

    这群人上早朝上太多,失心疯了吧?

    但同朝为官,纵使心里骂了一万句,表面也不得不和颜悦色,寄家信回去。

    行文往往无比温和慈爱:

    知道京中的同僚们每日早朝辛劳无比,虽然自己不用去上,但也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钦佩。

    都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为了万姓的和平安乐;

    区区吃食,算得了什么呢!

    若是同僚不嫌,尽可以到自家宅门上去吃些早茶嘛??

    ……

    “像什么话!!倒说的我们和讨饭的一般!!”

    礼部尚书常顺则愤慨走在上朝路上,拉着忠瑞侯杨戎生,手上不住对着空气指指点点。

    杨戎生好劝歹劝,陪着自己这位老同僚骂了半天那几个外放的,才见对方脸色略略和缓。

    十分不巧的是,此时恰好路过某某大宅,炸物的香气顺着门缝往外飘,很是不怕巷子深。

    更十分不巧的是,杨府的小侯爷,当年十一岁。

    这名字里带个太阳的小孩,读了孝经后便上蹿下跳,不肯在家里待着。

    非要早起送自己爹上朝,一直送到宫门口,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太阳都没起的时候,他非要起,闹的全家人头疼。

    杨小侯爷一闻见别家早饭的气味,就坐不住了,眼睛几乎要扎进门里去。

    以杨戎生的经验,此时若不按着他,这小孩就能平地窜起来,顺着墙爬上去,骑在墙头问里面的人家在吃什么。

    不仅要问,而且非得问到对方不好意思,请他下来尝尝为止。

    十岁出头,正是狗看了都嫌的年纪。

    杨侯爷知道自己的衣角都快被儿子拽断了,仍然强装无事发生,试图和常尚书维持有说有笑。

    奈何杨驻景久在家中撒泼,装模作样的本事练的炉火纯青;

    只一仰头,一眨巴眼睛,就看得自己爹的同僚心软了半分。

    常尚书和杨金风一辈,按说杨驻景可叫他一声“常叔公”。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