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见祝英挥了挥手,身后的两名内侍上前将她拖起。她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踉跄着爬行上前揪住祝英的衣角,

    “厂臣!厂臣您不认得奴婢了吗?奴婢是孙卯的内人,求求您!求您看在与孙卯同僚的情面上救救奴婢!”

    祝英看着跪在自己面前不停磕头的女人,暗自叹了口气,他轻合眸摇了摇头吩咐道:“带下去吧。”

    “厂臣!求您开恩,厂臣救救奴婢……”

    两名内侍手脚麻利的将人捂住嘴拖出院外,女人痛苦的呜咽声逐渐消失在耳中。

    祝英进殿时,李昌烨正坐在桌案前批奏折。

    沏茶时他听见皇帝低沉的声音问道:“谢延卿的身世,你查的如何?”

    祝英将茶水端至皇帝面前,道:“臣去户部查过卷宗,也询问过左侍郎大人,正如谢姑娘所说的那般,出自陈郡谢氏旁支。”

    “以前怎么没听人提起过?”李昌烨问。

    “陈郡谢氏百年世家,旁支嫡系众多,兴许是那一位同家族闹了矛盾,分出去后才有了他这一代,谢姑娘事先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说,他并非是太后安插入朝的人。”

    李昌烨搁了手中的红笔,在眼神在奏折中那处翰林院侍讲学士名单中谢延卿的位置停留了许久。

    太后没理由选一个寒门出身,无依无靠的翰林官员,这对于她们言氏一族毫无助力。

    所以当她欲赐婚的消息传来时,李昌烨下意识的认为这又是她为自己筹谋的新棋局,想要在内阁之中安插肯听她号令之人,从而监视限制他一举一动。

    可若是谢延卿出自陈郡谢氏一族,那他拒婚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言家同谢家为争夺四大世家之首的位置,针锋相对了多年。

    祝英想了想:“兴许……是言姑娘自己的意思。”

    李昌烨抬眼看向他,像是等待着他的后文。

    “臣近日听说,言姑娘时常去内书堂看谢大人讲学,还在翰林院门前出手相助,这事儿已经传遍了翰林院……所以臣猜想兴许是言姑娘自己向太后娘娘求的情。”

    祝英上前几步,替李昌烨收拾好批阅好的奏折,又说道:“不管是因为什么,他公然拒婚驳了太后娘娘的面子,坏了言姑娘的名声,皇上施以惩戒也在情理之中。”

    李昌烨沉思许久,就在祝英以为他不再思虑此事时,听见他说:“言云衿同她父亲不一样,她是个仗义明事理的姑娘,只要太后不拿她婚事来争权夺利,朕没必要和一个小姑娘计较。”

    他还记得隆德十五年时,在慈宁宫里初见到言云衿时的情景,一个娇艳明媚的小姑娘,连蹦带跳的站在他面前,样着巴掌大的小脸开心的问道:“你就是我姑母的养子吧?那今后你就是我的兄长啦!”

    娇艳,明媚。

    一看就是世家贵族捧在手心里,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姑娘。

    彼时的他是皇宫里生母早逝,不受重视的三皇子。言太后则是无子嗣在身,又不受帝王宠爱的贵妃。

    就是这么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利益聚在了一起,一个想有家世助力,站上九五至尊之位。一个想母凭子贵,坐稳太后之位。

    他们这对徒有虚名的母子,彼此深知对方的野心,这些年来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暗地里的少不了争权夺利。

    毕竟有着三四年朝夕相处的兄妹情分,他不是不希望她嫁入高门,可若是这桩婚事日后会成为制约他皇权的剑刃,李昌烨也没办法坐视不理。

    所幸,她看中的不过是一个寒门出身的翰林学士,他大可成全这桩美事,将她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皇宫里的那些流言蜚语,你去处理一下,未出阁的姑娘难免对名声有影响。”

    祝英领了命,却站在原地犹犹豫豫地没有走。

    李昌烨抬眼看向他,“还有什么事吗?”

    “回陛下,驿站那边传来消息,武安侯正在返京的路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