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与战事姜沃是为了让你们,走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img src="
">


  <img src="
">


  海面一望无际,初升朝阳映照其上,波光粼粼。


  <img src="
">


  眺望大海所带来的涤荡开阔感,又与登高望远截然不同。


  “第一次看海的人,总难免看住了。等日头高起来,就不要坐在外头了,仔细晒伤。”


  姜沃转头,见李淳风从船舱中走出来,来到她旁边。


  比起两年前在蜀地素服广袖宽袍的飘然,如今李淳风穿着十分简练,显然更适合在船上的起居。


  “师父。”姜沃先起身,待李淳风也坐下后再坐下,然后道:“这两年师父辛苦了。”


  李淳风打趣了一句:“所以得吏部侍郎亲至问候?”


  姜沃闻言点头笑道:“师父制出了海上罗盘禀于朝廷,圣人封师父昌远县男爵位。我正是‘司封属’侍郎??师父的封爵书上的官印,还是我盖的呢。”


  李淳风亦含笑望着海面,粼粼无垠大海同样映在他眼中。


  这两年为了按照姜沃图纸原理,来制海上罗盘(指针),起先半年他只在屋里不停地测算,几乎连天日都不见。


  直到做出了第一个罗盘雏形,他才向圣人请命,带着数个数算生、将作监匠人出京到了登州港口。


  于港口处支了一艘能够出海的海船与数名海员,这一年多来,李淳风就在近海一边出海一边继续测算改进罗盘。


  终于改进到他自己基本满意的程度,才将造器图与最新的一只罗盘都上禀朝廷。


  圣人封赏的圣旨,早一月就到了登州。


  李淳风写谢恩奏疏的时候,又提出想自己先出海一回,试一试罗盘航行术。


  这封奏疏递上去没多久,他就见到了自己的弟子,以及……随行而来的不少人。


  李淳风就猜到,姜沃此行,应当不只是作为吏部司封属来为他送一个爵位。


  昨日安顿过后,今晨师徒二人才有机会单独相谈。


  <img src="
">


  此时清晨海风中,李淳风问起:“你带来的那些人,是怎么回事?”


  姜沃就笑道:“师父既然上书请命要出海,就帮我带点人走呗。”顿了顿又道:“且师父这一回出海,更多是为了测试罗盘,还未定去哪儿是不是?”


  李淳风看她一眼:“听起来,你已经帮我定好了?”


  姜沃笑眯眯:“师父知我,我知师父啊。”


  李淳风颔首:“也好,我原也未想好走哪一条航线。”


  “那师父走通海夷道,至爱州如何?顺便将这些司农寺的育种计史和田农带过去。”


  <img src="
">


  说来,自从前年看到占城稻后,姜沃就想先送点消息去爱州来着。


  但直到着手去做,才发现以此时的陆上交通,她若是想与爱州建立通信往来有多难??


  此时从京城到爱州,若是带着人口的车队,用时需一年半。[1]


  姜沃起初从户部公文里扒拉到这份【爱州贡物入京】公文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看错了。


  还是户部侍郎在旁热情为她讲解:“路上耗时一年半都是顺的,就这,中间还走了一段水路呢。”


  当时姜沃就忍不住问了个问题:爱州刺史刘洎和县令褚遂良,已经出发半年了,如此算来,岂不是还在路上未到任?


  户部侍郎点头:“肯定没到呢。官员上任与岁贡,都是不许走海路的。”毕竟海路风险大且与陆上失联后,根本说不清楚官员是卷船跑了还是发生了意外。


  “若是走陆路,刘刺史他们应该才到……潭州这块吧。”


  姜沃沉默了:出走半年,原来才到湖南。


  她不禁想起曾听人说起,哪怕是关系最好的夫妻,一起旅行也很煎熬,难免会发生冲突。


  再想想刘洎和褚遂良这一对冤家长达一年半不可分开的旅程,姜沃都不知道更同情谁了。


  <img src="
">


  姜沃倏尔明悟,为什么褚遂良被贬三月后,皇帝就接到了他的请罪奏疏,写的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情真意切(虽然没打动皇帝)。


  总之,在研究了长安与爱州的陆上通路后,姜沃就此放弃了跟爱州书信往来,远程与刘洎提起‘占城稻’与育种事??哪怕走朝廷加急驿站,也是过去半年回来半年,费时费力也未必说的明白。


  且刘洎的专职到底是宰相,管理一地没问题,但本人估计不通农事。


  于是姜沃转身去司农寺‘预订’擅育稻米种的田农去了。


  吴正卿起初还很舍不得:擅育种的计史和田农,在司农寺也是很珍贵的。还是姜沃以爱州有良种稻米为诱惑,将来若育成,吴正卿也能见到,他才舍得放人。


  而今岁,姜沃也终于等到了李淳风制成罗盘,可以出海了!


  其实走海路到越南,古来便有,汉书里就记载过‘自徐闻(广州)至已程不国(斯里兰卡)’中间也到过越南。


  汉时就有的海路,大唐自然也有,只是起点都是广州,而广州,现在也是大唐流放地之一,距离长安,亦是路途迢迢难以通信。


  <img src="
">


  姜沃看向李淳风:“师父觉得,若有罗盘为导引,从登州直接海路到爱州如何?”


  <img src="
">


  姜沃道:“师父……”


  李淳风知道她要说什么:“不必担忧,我必以安全为上。宁可慢些,也不会离陆太远。”


  “那我就将司农寺的人,都交给师父了。”


  说过正事,师徒二人转头看海。


  日光渐盛,李淳风原想叫她进去,但见她着迷望向海面,就没开口。


  第一回见到海,就多看一会儿吧。


  *


  姜沃望着海出神,方才师父说她是第一次看见海??其实不是的。


  此生她自然是第一回到海边,但前世,在她病得还没有那么重的时候。父母是带她和妹妹去海边看过海的。


  她目光中带着怀恋看着这片海。


  多么巧。


  当时父母带她和妹妹去的,就是烟台蓬莱岛,如今,她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被称为登州的地方。


  看到了同一片海。


  姜沃只觉得潮湿海风扑面而来,凝于睫上。


  时隔太多年,当年游玩的细节已经模糊起来。


  她与师父说了一声,就回船舱拿了个油纸包出来,准备吃点甜点心舒缓下心情。


  打开油纸包,刚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枣泥扇面酥,就觉得眼前一花,手里一空,同时伴随着耳畔阴风划过??


  一只海鸟迅速叼走了她的点心。


  啊,记忆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


  当年她在烟台海边,就是被海鸥无情地叼走了她手里的鸡腿状面包。


  这怎么回事啊!


  合着你们海鸟抢劫,是有千年传统的是吧!


  姜沃幽幽转头:“师父也不提醒我。”这两年总在海上飘着的李淳风,肯定知道她拿出点心来会被无情打劫。


  李淳风在旁笑道:“你难得到海边来,该经历的都要经历一番。”


  两人这才顺着楼梯下船,来到李淳风的书房??


  有楼梯有书房不算什么。姜沃现在登上的这艘大海船,长二十丈,上载六七百人。上下分为三层,设有不同的屋舍数百间。甚至还有人在船上种菜。[2]


  姜沃看到特意运上船的土壤和菜圃后,深深感慨:看,种菜是刻在我们中华民族基因里的。


  而唐时的海船技术,已然是出乎姜沃意料的水准。


  根据她买的那本《向着星辰大海出发??顺应时代的造船与航海》里所记,大唐的大船已然普遍用了水密隔舱,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内陆运输船只自不必说,只说可涉海作战的战舰,从‘船上三层似堡,能载上千士兵’的楼船战舰,到灵活机动的海鹘船,甚至是专门哨探和冲锋用的走舸……大唐已经具备了十数种战船,都能自由组合形成不同海战体系了。


  可以说,大唐的造船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生产力的巅峰。


  再想有大的提升,就不是造船技术的问题,而是需要铁器冶炼等各方面工业水准的提升了。


  因此,姜沃拿到指南后,便只好先从航海导航术上入手。


  至于造船业的发展,估计要以十年来计量??或许有生之年,她能够看到大唐造出郑和下西洋那般远涉大洋的宝船。


  她的遐思被师父打断。


  李淳风关切问起:“西突厥那个叛臣,被抓回长安了吗?”


  去岁六月,他刚离开长安,还未到登州,路上就听闻了西突厥攻打庭州事。


  对李淳风来说,深受先帝恩典,结果先帝一过世,就反大唐甚至还屠戮大唐子民的阿史那贺鲁是十恶不赦。


  于是这一年多来,李淳风一直很关注京中邸报上,关于西突厥战事的消息??


  去岁六月,西突厥攻庭州,


  八月圣人调兵,分南北两路攻西突厥。说是分南北两路,实则主要是北路,南路是皇帝在朝臣建议下派出的‘招抚’路,属于面子工程,以示大唐‘非不教而诛,还是给过阿史那贺鲁悔过机会的’。


  北路由伊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