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稷下学宫诗会自此,遂成风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img src="
">


  <img src="
">


  <img src="
">


  诗会就选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旧址来办。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是古往今来第一座官方高等学府。其兴盛之时,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者皆在其中,无数璀璨思想纷然碰撞,彼此吸收,产生了无数千载流传的思想与论著。


  荀子便曾三进三出稷下学宫担任学宫之长的祭酒之职。


  姜沃选在此处办诗会,也是虔敬先贤之意。


  她也早知,稷下学宫的旧址,此时是一片隶属齐州官衙的梅苑,其内种着十数品上千株梅树,正是办冬日宴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王勃之父,齐州刺史王福畴。


  他也有点懵:圣人下诏要天下诸州举送才子俊彦入京,于是他三个月前刚把幼子王勃推送到长安去。结果现在儿子又回来啦?姜相还就选在齐州稷下学宫旧址办诗会。


  <img src="
">


  感慨过后,王刺史精神抖擞起来安排此番诗会!需知这可是宰相牵头,帝后皆至的诗会,必是要记入《齐州地方志》流传于后世的,自然,也是要计入他王刺史为官功绩中的。


  刺史三年入京一考功,他可得把这次诗会筹办好了,否则明年入长安,怎么敢再见负责考功的姜相?


  <img src="
">


  凡诗会,除了挥毫作诗文的学子,自然还要有专门品评诗文的裁判,压场的贵客对姜沃来说,既然是她第一回办的诗会,且是她心中的'全图鉴'盛事,她索性把名刺并请帖递到了每一位宰辅并六部尚书处。


  说来姜沃这回诗会办的也巧,正好是赶路途中,诸位重臣也无旁事。


  既然姜相出面办诗会,他们自也不会拂了面子。


  除了英国公依旧要坐镇东宫,实不能至但把孙子托付了过来外,其余几位宰辅和尚书,都令仆从送回信道当日必至。


  <img src="
">


  而姜沃所请的贵客,并不只是朝堂宰辅。


  她挨个亲笔写就请帖,特意邀请之前曾附议'皇后率命妇祭祀地?'的几位公主和王妃,至此诗会与朝臣们一并评点诗文。


  姜沃很快也收到了回应:诸位宗亲贵女皆欣然应邀。


  自然,此消息一传出去,免不了又有朝臣要犯嘀咕:再没听说宰辅们与公主王妃们一处点评诗文的。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这诗会就是一位女相办的。


  而且,马上宰辅们都要与皇后公主等内外命妇一同在泰山行祭祀大礼了,那么,一起列席诗会点评诗文,似乎也不算啥了......


  当然,某些朝臣们有意见也白搭。毕竟姜相的诗会,根本也没请他们。官位实不够列席此番诗会。


  <img src="
">


  <img src="
">


  晨起,天光明,却有纷然细雪。


  姜沃坐在窗旁榻上,伸手出去接了一点雪花在掌心:“好雪。”


  她已然提前去梅苑看过了,正堂宴席之处,是大片的红梅吐艳灿若披霞。有此细雪,才正是佳境!


  不知今日又有多少白雪红梅佳作诞世。


  姜沃尤其期待王勃,或许在《滕王阁序》之前,会先有一篇《稷下学宫序》也说不定。


  “这件大氅如何?”


  姜沃回头,见崔朝手里拿了一件银白缎面的鹤氅。


  鹤氅,又名神仙道士衣。


  “好。”姜沃接过来。


  这件大氅单看是有些素净,然姜沃内里的官袍是极浓烈的紫色,腰间又是金带玉珏。这件银缎雪面鹤氅便正好相称。


  她披上鹤氅振衣而起。


  作为东道主,今日她要早些到。


  而被选中参与此番诗会的数十位各州才子、国子监学子,都是今日天不亮,就已经到梅苑内集合,由王刺史统一安排。


  **


  梅苑正门处。


  许敬宗刚下马车,便迎面遇上了也同样下马车的长乐公主。


  他连忙退后几步见礼。


  长乐公主姿态雍容大方,并不闪避,只客气还礼道:“许侍中不必多礼。”


  大唐一向礼遇宰相。先帝年间,还就宰相们'只与太子行礼,而不与其他亲王行礼之事在朝堂上讨论过一回。


  最终在魏征魏相的坚持下,宰相依旧是见王不行大礼。见公主亦然。


  还是许敬宗为人圆滑,知长乐公主是圣人同胞长姐,与别个公主不同,所以格外礼让又请公主先行。


  长乐公主也就带着随身女官和侍女先入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