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新的起点培根漂洋过海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乾封元年正月,圣驾启程归于长安。<br>


  途径齐州时,因遇风雪,就暂缓两日行程。


  大雪将人封在屋中,姜沃也难得清闲。


  因想起一事,她索性翻出了针线匣子,开始在一枚素色荷包上绣纹样。


  崔朝进门的时候,看到姜沃竟然在对着外头雪光绣花,整个人一怔,甚至退了出去,重新进了一次门。


  说来,家中一直有针线匣子倒是没错。


  但那是因为姜沃伏案写字最多,对各种衣裳的袖子要求就很高。每回做成了新衣裳,都会取过针线,按照她自己的写字习惯重新固定一下袖子,再请人细改。


  然其余女红事,崔朝是真没见她做过,主要是不会。


  毕竟她少时一直在生病,没有学女红,而病好后直接到了官场之上,更无暇去学了。


  他轻轻走过去,还未及发问,就见姜沃叹气,搁下了手中还挂着线的荷包。


  <img src="
">


  姜沃原是想趁着空闲,给媚娘做点什么。


  她生辰的时候,媚娘可是亲手煮了长寿面。


  之所以想起绣荷包,是为了想绣一个有意义的图案--


  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而且是世间只有她明白的特殊。


  乾封元年,若是按照公元纪年法,正是公元666年。而姜沃的系统用户号,正好是66688。


  对她来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数字了,她就想绣一个给媚娘。


  她原本觉得,虽然她没学过绣花,但不过是绣'666'能有多难。


  <img src="
">


  崔朝见她把针线放在榻上就去了书桌前,就替她把针仔细收起来,免得一转身找不见了扎到人。然后来至桌前,看她提笔画花样。


  姜沃决定:既然自己绣的不好,就亲手画底稿吧。


  她很快画了几张不同的'666'的纹样,周围还配了道家常用的葫芦祥瑞图案。


  崔朝在旁看着这未见过的,似乎是三根卷草纹的花样,问道:“这是?”


  姜沃笑眯眯忽悠他:“这是我推演卜算出来的,与今岁天时甚为相合的吉利纹样。”


  涉及任何'推演、卜算'之事,不单崔朝,外头有一个人算一个,自然是无条件信任两位仙师之徒,曾经的太史令。


  于是崔朝不明觉厉点头:“原来如此。”


  姜沃满意:玄学家的身份,还是好用啊。


  <img src="
">


  <img src="
">


  齐州的大雪下了两日,从窗口望出去,时不时见到大团雪花,如风滚球一般呼啸而过。


  然而这样的天却还有人冒雪上门拜访。


  <img src="
">


  这位刺史姜沃并不太熟,但与他家人实在很熟一一李震,英国公李?长子,李敬业之父。


  圣驾离开泰山境地后,各地刺史就该返回各州。


  李震是皇帝特下恩旨,令他随驾至齐州后再返。这自是给英国公府的恩典,令其父子多相聚片刻。


  而李震此番冒雪前来,则是为了其独子李敬业。毕竟雪停后,他就要返还梓州,只得趁这两日顶着风雪而来。


  <img src="
">


  姜沃见此,就越发明白李敬业的性子是怎么养成的了。


  <img src="
">


  李震看上去更像英国公些,是个沉稳的中年人。


  只是他显然不太会绕弯子说官话,略显拘谨说了两句客套话后,就将来意诚恳道来一一


  原来是李敬业不想待在长安城兵部了,想出京去边关军伍中去,真正见一见沙场。


  <img src="
">


  李敬业不敢反抗祖父,直到这回因封禅事,见到了亲爹,就催着亲爹给他想法子。


  李震李刺史只有这一个儿子,是个标准慈父,很想答应儿子。但无奈,他更是个怕亲爹的孝子,也不敢去向李?大将军说情。


  还是李敬业灵机一动,劝说亲爹去寻姜相,请她去劝祖父。


  李刺史还真就来了。


  姜沃叹气:这熊孩子。


  李震仍旧在为儿子说情:“姜相,培根这孩子,是有些骄横之气,我想着将他放到军伍中去历练一二,也是好事。”


  姜沃:先等等,培根是谁?在大雪天守着火炉,骤然听到培根,还给她听饿了。


  她很快反应过来,自己从前确实不知道李敬业的字。


  原来李敬业,字培根。


  姜沃先在心中决定好了今晚的菜谱,然后才与李震道,会与英国公再商议此事。


  见年已五旬的李刺史向她连连道谢后,又告辞冒着风雪辛苦而去,姜沃心中感叹父母难当。


  只等雪一停,姜沃就把李培根同学状告到了李?大将军跟前。


  然后诚恳建议:“大将军,要不真将他扔到边关吃吃苦?”


  英国公深吸了一口气才道:“我也想过此事。然姜相也见了,他在京中还有个惧怕。起码怕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