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文臣之功许敬宗皇后太偏心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img src="
">


  <img src="
">


  只是声音很轻微,往日殿内站着数百朝臣,人声不绝,除非耳力过人,否则难以听见此金钟微鸣。


  然今日,在姜相说出“我为何不能上凌烟阁后,殿内实在太安静了。


  <img src="
">


  甚至有朝臣抬眼看了眼铜钟:这只钟,不敲也会响吗?


  <img src="
">


  朝臣们脸色各异,姜沃没有读心术,但她基本也能猜到许多人的心思--


  “她居然明着说出来欲上凌烟阁?”


  姜沃心中感慨:那有机会,我也想玩三辞三让谦虚的把戏,别人坚持给我,我连连推辞,最后'无奈'收下。


  但是,这不是没人给她,甚至她自己去争取的时候,还有人想用道德绑架逼她放手吗?


  那没办法,她想要的只能自己开口了。


  <img src="
">


  “那姜卿觉得,文臣何功足以图形凌烟阁?”


  姜沃终于不用面对李敬玄了,得以转身。


  面对帝后时,姜沃心平气和,也再次捡起了她‘谦虚'的性情,先就方才事行礼描补道:“事关武将之功勋,臣方才于仓促间,为应答李御史之问,便先提了三条,想来有许多遗漏不足之处。”


  “实为引玉之砖。哪怕武将军功分明,但世情复杂,只她方才说的那三条,还是太简略了。


  恭请二圣与诸位将军,为武将之功勋定规。”


  皇帝颔首,然后照旧逮着他最信重的一只羊反复薅了起来:“此乃为后世定典制之重任--唯有英国公可担。”


  毕竟,先帝年间凌烟阁重臣,唯有英国公了。他本人又是劬劳军旅数十载,战功无数,由他领头为凌烟阁武将定规标,最为合宜。


  这一瞬间,李?大将军心里是五味杂陈:陛下您是不是忘记了,老臣现在不但做着尚书左仆射,还在给陛下的太子做着太师啊!有事还下意识找我?这都不是百上加斤,这是百上加百啊。


  <img src="
">


  毕竟心中那五味杂陈里,最重的一味,依旧是深切的荣耀欣喜--


  想当年,他为了自己能不能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曾十分忐忑。如今,他却接过了为后世凌烟阁武将‘定功勋之准绳'的重任。


  说句私心话,在李?心里,这件事可比成年累月去东宫教导太子重要多了。只是不能宣之于口罢了。


  皇帝又点了江夏王李道宗、邢国公苏定方与兵部一同协于英国公。


  <img src="
">


  武将定功勋之事后,朝上氛围顿时一变。


  诸多朝臣的关注点,立刻从‘旁观吃瓜御史弹劾姜相’,变成了‘文臣的凌烟之功’这是很实在的情形,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激动。


  若是图形凌烟阁的文臣,真有定规,他们岂不是也有个努力的方向?!


  重点一转换,方才吃瓜吃的酣畅淋漓的许敬宗,都有点坐不住了。原本,这一天的大朝会,是许敬宗这两年来上的最高兴的朝会--之前他总是被世家朝臣当靶子的那个,现在终于轮到姜沃被人弹劾了!


  <img src="
">


  然而现在,许敬宗坐不住了。


  原本李敬玄诛心之论,问的刁钻。许敬宗是热切期待着姜沃辩不清楚,就此在帝后心里种下疑惑。


  但现在瞧着,李敬玄的弹劾并没有令帝后对姜相生疑不说,甚至姜相还借着这个弹劾,请奏成了此等大事!


  那许敬宗吃瓜的心思就变了--英国公等人为凌烟阁武将军功定规,那,也得有为文臣定功之人啊。


  他这个宰辅加从前封禅大典的总礼官就很合适嘛!


  许敬宗当即起身道:“陛下,皇后,臣觉得姜相之言有理。”


  “素来史册夸赞文臣之功,皆以‘贤辅谋深、辅相圣德'等词褒扬,是有些含糊,该行定规才是。”


  姜沃见许敬宗起身,就知道他什么意思。


  看看,这才是标准的老油条政客:看热闹的时候一言不发盼着她倒霉,甚至等着落井下石;然一看风头转了,有好处了,就积极出来支持她,顺便抢摘桃子。


  朝堂之上,值得她学习的人和事,真的有很多啊。


  然而丹陛之上,皇后开口了。


  “许侍中且住。”


  “此事是由姜相首奏,还是姜相先论一论文臣之功吧。”


  许敬宗只好郁闷坐回去。


  *


  姜沃自听到媚娘的声音起,就忽想起曜初问的话:姨母为女子,在朝堂为官宛如异乡人,是不是很孤独?


  曾经很孤独,但现在,已经并不那么孤独了。


  将来,想必会有更多袍泽。


  姜沃定了定心思,开口道:“凌烟阁上诸宰相,多有其下之功。”


  与军功一样,姜沃也是先大致定了三条。


  “或是运筹帷幄、功定社稷。不过这一条就像是武将里的'揭立义旗、从龙而起'一般,属于后世文臣很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