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裴行俭难熬的一天原来离朝的宰相杀伤力最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裴炎进入屋中时,差点以为裴尚书并不在屋中。

    直到裴行俭从堆的足有半人高的各色竹牍、公文、奏疏后面坐直了,露出脸来,裴炎才忙上前行礼道:"裴尚书。"

    


    


    听裴行俭这语调堪称苍凉的'又有什么事'的发问,裴炎心底都不由升起一股同情:尚书的日子不好过啊。

    近来朝堂上唯有两件大事:王中书令总任的备灾赈灾事;刘左仆射总任的整顿京城军伍事。

    但甭管这两件事谁是一把手,二把手都是吏部尚书裴行俭。

    


    


    王神玉的行事向来只揽总,顶多任命到各部门负责人那一步。

    比如王神玉将这回赈灾事的【监察诸官与胥吏】之任,交给狄仁杰后,他就不会再去抓下面的细节了:甭管狄仁杰想用什么方法,要用什么人,他统统都不管,他只查结果。

    王神玉是抓大放小了,但问题是,'小'也是需要人抓的。

    这个人就是裴行俭:因狄仁杰甭管要用什么人,或者监察到官员有渎职贪墨等事,都是需要上报吏部的。

    以点看面,大理寺如此,各署衙都是如此,故而裴行俭每日都要接到雪花状的公文。

    而他每每想将'赈灾事'的人事任命这种重要工作,转交给王神玉的时候,王神玉都会语重心长道:"守约啊,咱们从前多年在吏部共事,我难道信不过你吗?你只管去做就是了。"

    


    


    而与王神玉相应的--就是在京兆之地,负责整饬南衙北衙军伍,雷厉风行凡事亲力亲为的刘仁轨。

    刘仁轨领此重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训军中诸将领,他很严格的按照他的标准把上千带品级的武官全部筛了一遍。

    对于身负拱卫京畿重任的领兵将领,刘仁轨第一要求的就是身体素质,只选身高六尺以上躯体雄伟骁壮者。不但要求客观外貌'骁壮',还要求体力。甚至具体到能翘关(举重,考察力气)能举多重,负五斛米能行多少路(负重前行,考察耐力)才算合格。

    刘仁轨心知:京畿军伍,尤其是北衙属天子禁军,是所有军伍里待遇最好,而且离天子最近的,名声好待遇佳,自然多有勋贵子弟入内镀金。

    想进来镀金没问题,但你得先是块铜或是铁,那他还能好好教导(捶打)一番,但榆木是怎么样也捶炼不成精钢的。

    榆木唯一的价值,就是被踢出去后,给'钢铁'让位置。

    于是刘仁轨很不客气直接把那些身体素质达不到的,被酒色财气搞的别说负重步行,就是骑马都坚持不了一日的'少爷将领',全都直接开革掉。

    身体素质不过的直接开除,而哪怕身体素质过关,但本事不过的,在刘相这里,也不能继续掌兵--

    刘仁轨在正式上任之前,是先亲自去北衙亲卫训练场潜伏了两日的,发现北衙如今的训兵竟然可以'角抵(摔跤)、拔河'等为考核,就算通过了。

    从贞观初走过来的刘仁轨,简直是惊呆了。这是训兵吗?这不是玩吗?

    他记得就在贞观二十年,先帝还曾亲自临试于殿,考诸卫骑兵统将习射。

    那时先帝曾道:"不使兵士素持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

    于是在筛掉了没希望的'歪瓜裂枣'后,刘仁轨又把剩下的统将挨个拉出来考试,凡是不合格的,或是降为普通兵丁,或是调离南北衙军伍:想领精兵,自己就得先是精兵。

    刘仁轨在京师军伍中这一阵折腾,京中勋贵之家可谓是一片地震。

    不少勋贵朝臣去摄政的天后跟前状告刘仁轨,还提起当日刘仁轨以'吕后'事对天后不敬之事。

    然而天后对刘仁轨之举,表达了绝对的支持。

    依旧是那句'一应委于刘相'。

    刘仁轨就按部就班地卷了起来。

    若只是如此,按照刘仁轨凡事亲为独断行事的作风,这整顿军伍看起来好像跟裴行俭也没什么关系。

    但问题就在于,吏部跟兵部从前有一条武官转文官的规定--

    因不是所有武官都能像从前李?大将军,苏定方大将军这种六七十照样上马,能够雪夜奔袭三百里的神人。

    许多武将年过四十后,或是体力不足,或有伤病,会难以再通过兵部的骑射负重等考核。

    但这些人曾经多半也有军功,总不好直接就把人官职免掉。好在军伍中除了领兵上阵的将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